袁輝與學生在一起。采訪對象供圖
“交出好吃的!”一名“劫匪”手拿“匕首”,步步逼近一名小學生,這名小學生瞅了瞅懷里的一包方便面,幾乎沒有一點猶豫,朝相反的方向拋去,繼而脫身。
臺下,其他學生笑得前俯后仰,同時為臺上學生的冷靜機智拍手叫好。
這一幕,發(fā)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清太坪鎮(zhèn)白沙坪小學六年級的課堂上。
這是一堂生命安全教育課。窗外是連綿的大山,教室里,墻上綠色的油漆剝落斑駁,水泥地面坑坑洼洼。教師袁輝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將知識點設計成一個個類似的情景劇。學生們隨時上臺,“出演”角色,袁輝不時穿插提問。
這樣融合情景劇的教學,在袁輝的課堂上很常見。
袁輝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歷史系,大學時喜歡研究國際政治。2012年畢業(yè)后,他來到距離家鄉(xiāng)1000多公里的鄉(xiāng)村小學支教,至今已是第六年。
課下,孩子們喜歡喊他“袁哥”。“袁哥”面容平和陽光。30歲了,他沒買房買車,也沒戀愛結婚。與許多年輕人一樣,在大學畢業(yè)的關口,袁輝也面臨過選擇。
畢業(yè)前夕,導師寫了封親筆信,推薦他到南京市一家雜志社工作。面試后,總編輯對他很滿意。回去的路上,袁輝猶豫了。
他想起高中時的夢想。
那時,看到一些學校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考試機器”,袁輝就想,有沒有其他方式,學生既能真正掌握知識,又能快樂學習與成長?他希望自己能為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力量。
在高中,他碰到過好老師,既才華橫溢、又平易近人,有時在校園里遇到,他會沖過去一把抱住老師。他覺得,教師這個職業(yè)挺好。
相比城市的車水馬龍、嘈雜熙攘,袁輝更喜歡農(nóng)村。小時候,他曾在農(nóng)村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里藍天白云,綠樹成蔭,捉泥鰍、釣龍蝦都成為美好的回憶。
去農(nóng)村支教的想法,在他心中越來越清晰。
袁輝讀的不是師范專業(yè),但他對自己有信心:從小愛玩也愛閱讀,中學時被老師點名給全班同學講課;人緣好,當過多年班長;在大學,喜愛文史哲、中外詩歌,自學了德語、俄語,可以讀原著。
“最重要的,去鄉(xiāng)村支教符合自己天性愛自由的個性;同時,支教這件事也有意義。”此外,自己多年所學局限在書齋校園,去鄉(xiāng)村,是不一樣的天地。
最終,他婉謝了老師與雜志社的好意,背起行囊,向西出發(fā)了。
袁輝先后去過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貴州都勻縣的兩所學校,不湊巧,兩校暫時不缺教師。他想起在電視上看過湖北省巴東縣“拐杖教師”譚定才堅守鄉(xiāng)村教學點的事跡,坐上火車轉汽車再轉三輪車,來到譚老師所在的清太坪鎮(zhèn)姜家灣教學點。
眼前的小伙子,讓譚定才有些疑慮:一個名牌大學生,千里迢迢來山里的教學點教書,想清楚了嗎?譚定才勸導他再考慮考慮、回去找份好工作。
袁輝很堅定。清太坪滿目蔥翠、山野清新,孩子們純凈清澈的眼神,更讓他確信,這里就是自己想要待的地方。
報當?shù)亟逃块T備案同意后,他找了間空教室,安置了下來。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