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做一名教師,一支粉筆書寫滿腔熱血;從今天起,堅定理想豐富學識以一身正氣育天下英才;從今天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用三尺講臺引萬千桃李;從今天起,做一名負責的教師,無愧學生,無愧自我,不背棄教師的職責和榮譽。
這是李曉梅1994年時的入職宣言,入職至今已經陪伴了她整整二十五年的光陰。
回到農村去!回到農村去!
二十五年前李曉梅剛畢業(yè)于安康師范學校,那一年她二十出頭的年紀,雖是個姑娘家內心卻滿是雄心壯志。那個年代的學生大都懷著滿腔的報國熱血,對于農村出身的師范生更是如此,她和很多同學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回到農村去!去響應國家的號召,回到農村,回到大山,奉獻自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她知道這片養(yǎng)育她的土地需要有人來教導這里的孩子,讓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擁有美好的未來。如她所愿,她被安排到了當地的小學任教,雖然她早已做好了打艱苦戰(zhàn)的準備,但是沒想到的是現(xiàn)實條件比她想象的還要艱苦:破舊的教學桌子,孩子們寫作業(yè)都會經常把紙捅破,冬天教室漏風,寒風吹得孩子們窩成一團小臉通紅手上都是凍瘡,連她自己也經常被凍得拿著粉筆的手都在顫抖,她就自己動手做了厚厚的窗簾以抵擋寒風;即便那年的李曉梅不過才二十出頭的年紀。
剛到學校的那幾年是最艱難的時候,條件很差、工資很低全是靠著作為老師的情懷和對于學生的不舍撐下來的,她想到在大學里學習的教學技能,想到家長們對他們的期望和寄托,想到當地匱乏的教育資源,她就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如果總有人要做出犧牲和奉獻,那為什么不能是我呢,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地堅持了下來。從青春少女到嫁為人妻中間發(fā)生了很多的變故,學校的條件變好了、政府對鄉(xiāng)村教師的關懷政策和幫扶也多了、學生也一撥一撥地送走了,但是不變的依舊是她對教育職業(yè)的堅守。
春雨潤物了無痕 全然寸草師生情
當年華過去青春就變成了一首詩,當歲月無痕輕撫大地,改換人間的面容,帶走月亮的光輝。此時的村莊就這樣靜靜地臥在月光之下,好像靜謐了百年一般,任憑月光映在窗戶上,清晰地將書桌前伏筆的身影照亮。時針已經指向了十二點,而此時的李曉梅也剛剛修改完了學生的作業(yè),為了有更好的講課狀態(tài)正在為第二天的教學備課,對她而言學生成立她守望的全部,既然站上了三寸講臺,她便沒打算下來。
為了讓學生在日益進步的社會中不斷適應更好的掌握知識,她一邊忙里偷閑,拜書本和網絡為師,自學先進的理念和教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一邊利用寒暑假時間積極參加縣上組織的各類培訓,不讓自己落伍,對各種新形勢、新情況做出分析并且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一直堅持課堂形式的活潑多樣,在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打造高效的課堂,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學生們都愛聽李曉梅講課。在工作上她也多次被學校和上級部門評為“先進”和“優(yōu)秀”;2007年獲得縣級“優(yōu)秀班主任”的稱號,連續(xù)多年被評為鎮(zhèn)級“優(yōu)秀班主任”和“優(yōu)秀教師”;2012年開展的市級小課題《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和2013年開展的縣級小課題《農村低年級趣味性識字教學研究》榮獲優(yōu)秀課題;2013年撰寫的論文《培養(yǎng)小學生識字方法之我見》獲縣級二等獎;2014年撰寫的論文《班主任約見家長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獲縣級二等獎。她在工作上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在生活中教學生們知識,教他們生活,教他們做人,教他們豎起理想的風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們,照顧他們。他們把她當做母親和朋友一樣,誰學習上有了困難,生活上需要什么幫助,都愿意跟她說。
有的付出都是有所回報的,因為她的教學質量高,教學手段先進所以她被評為了一級教師;因為她在學校的好名聲和在家長學生中的好口碑,2011年她被推薦為平利縣第八屆政協(xié)委員,她心想既然被推選被政協(xié)委員,既然有了機會幫人民說話做事那她就一定要做好。為了更了解大家的需求,她一遍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擔任著最基層的班務管理工作以及語文教學工作。一邊積極調查群眾意愿搞清楚群眾真的需要的是什么,認真調研調查,撰寫高質量的提案,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諫言獻策,她的提案從經濟政策到對留守兒童的關懷問題、從職業(yè)教育和就醫(yī)問題涵蓋了民生的大半部分,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積極提出合理建議和改進措施,也正是因為她的認真負責在2016年和2018年連續(xù)兩屆被評為先進政協(xié)委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2015年秋,因為學校的幫扶支教政策要進行教師支教活動,資歷高條件好的她本可以選擇一個好點的地方,但是她卻自告奮勇,主動報名,去了一所只有二十幾名學生且條件較差的大貴鎮(zhèn)柳林小學支教。她說她不圖什么優(yōu)秀教師,她只知道“越是邊遠的村級小學,越需要好教師”。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當這首詩一火起來的時候她立馬就愛上了,那苔花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山里的孩子見得少、條件差比不上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但是只要能開放我們就努力開放,只要能發(fā)光我們就努力發(fā)光,我們不如牡丹艷麗但也要同苔花一般精彩。
在山里小學最大的觸動不是來自條件的艱難而是來自最真實質樸的孩子們。有件事對她而言非常深刻,離她們學校幾里外的金嶺半邊街村,有一個叫吳道煬的孩子,是三年級在校生,學習非??炭?,遵守紀律,從不遲到早退。但是最近李曉梅發(fā)現(xiàn)他開始變得他上課不專心,開始有了逃課、曠課現(xiàn)象。李曉梅問他時,他就吞吞吐吐,臉上露出憂愁的樣子,但又不愿說出實情。于是,李曉梅便利用下午休息的時間,專門去了趟他家。原來,他父親的雙腳殘疾,爺爺奶奶年紀也大了現(xiàn)在全靠母親常年在外打工掙錢養(yǎng)家糊口,生活本就十分艱難。爺爺奶奶身體越發(fā)不好讓他也變得憂心忡忡,他一個孩子放學回家之后又要給爺奶洗衣做飯,還要給爸爸煎湯喂藥,按摩腿腳,承受著不是一個十四五歲孩子能承受得了的事情。他想著要輟學陪母親去打工給家里減輕點負擔,了解到這樣的情況之后,李曉梅主動與她的母親取得了聯(lián)系,希望母親可以多關心孩子的心里想法讓家長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安心學習,不僅如此還給吳道煬贈送了學習用品,購買服裝鞋襪,經常下午放學后去為他輔導作業(yè),經過她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讓吳道煬不再憂心家里的事以不錯的成績進入了初中繼續(xù)學習。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農村的孩子也意外的讓人心疼。三年級的學生梅駿騏,家住金嶺紅巖溝村,家里情況困難,和爺奶在一起生活,主要靠爺奶種地維持生活,但是因為爺奶年歲已高,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家里的重活都是梅駿騏在做。曾經是頂梁柱的父親也于2012年因抑郁癥自殺,母親因忍受不了貧苦的生活萬般無奈于今年三月份改嫁貴州,與家里斷了往來。即便是這樣貧苦的生活梅駿騏依舊對生活沒有過抱怨,他努力學習每天上學要走幾十里山路,他孝敬爺奶想著長大以后帶爺奶離開大山去過好日子,他認真善良即便母親拋棄了他他也沒有過半句怨言反而處處體諒,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默默承受著命運所帶給他的巨大痛苦。李曉梅遇到他時并不了解他的情況,因為這個孩子天天遲到她讓心中略有不滿,覺得他的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在跟其他老師了解情況之后她才知道,原來梅駿騏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趕路一路兼程毫不停歇即便這樣到了學校也會遲到一會,為了節(jié)省時間索性中午就待在學校吃飯。李曉梅了解到他的情況之后主動找他進行了談話,并提出以后讓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告訴她,老師會想辦法幫他解決。
二十五年鄉(xiāng)村教師的經歷讓她深知農村孩子學習、生活的不易,來自家庭的、來自經濟的、來自心里的各種因素都有可能擊垮他們,所以李曉梅對學生們都是抱著最大限度的寬容,即便他們的調皮搗蛋也會耐心備至決不放棄,對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尤其如此,在生活中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她所帶的班級只要有留守兒童、單親孩子,她就會經常性地給學生購買學習用品,贈送御寒衣物,經常墊付生活費,有一次也為寄宿生墊付了醫(yī)藥費。她自參加工作以來,已經用愛心幫扶了20余名家庭貧困孩子,她奉獻出了自己的愛心、耐心和善良,用愛和溫暖換得了無數同樣真摯又火熱的心。
同李曉梅一樣鄉(xiāng)村教師是個實實在在的個體,流轉于鄉(xiāng)村課堂之間,分布于各個角落充當著兩代生命體之間的知識傳遞的媒介。未來道阻且長,鄉(xiāng)村教師的道路上,依舊忙碌依舊艱辛,但是我們不會埋怨、我們不會忘記,教師的初心和使命——做一名負責的教師,無愧學生,無愧自我,不背棄教師的職責和榮譽,不辜負黨的關懷和熱愛!(米小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