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总体粗死率低,但在死亡病例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0.5%,高血压患者为6.0%。数据令人忧心,而不安、恐慌又会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在疫情特殊时期,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身心管理?
身体管理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原则:清淡饮食、地中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提倡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每日饮水7—8杯(1500ml—1700ml),倡导白开水和茶水。
运动方式:打太极、步行、快走、瑜伽等。保证良好睡眠,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2.遵医嘱规律服药
未经专科医生评估,不可擅自停药。为保证患者长期用药需求,国家医保局通知,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生评估后,处方用药量放宽至三个月。
3.自我监测
每日监测心率、血压、体温。测量血压应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2—3次,间隔1分钟;早晨测量宜在起床1小时内,服降压药、早餐、运动前;晚间测量宜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家庭测量血压≥135/85mmHg,提示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
4.就医指导
(1)有胸闷,无发热、咳嗽:优先联系原就诊医生或社区医生,也可采用远程和网络线上门诊等方式咨询专科医生,如居家休息无好转,建议到医院就诊。
(2)有胸闷,并有发热、咳嗽: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首诊于当地医院发热门诊。
(3)就医前准备。
选择能满足要求的就近医疗机构,提前预约,准备好检查单、病历、医保卡、身份证、就诊卡等。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就诊。
(4)就医途中防护。
戴好口罩,最好选择步行、骑行、私家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请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设施。尽量不要乘坐电梯。如需乘坐电梯,不要直接触摸电梯表面。触摸公共设备之后,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并及时清洗双手。
(5)就医时防护。
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就医、检查和取药时,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距离最少1米,尽可能少触碰医院内的设施和物品,并及时洗手消毒。
(6)就医后防护。
返回住所后立即更换衣服,并及时清洗或消毒外出时穿戴的衣物及用物,及时正确处理外出时戴的口罩、手套,清洗双手、面部等暴露部位。
心理防护
1.识别和接纳当下情绪
重大疫情下,人们常处于应激状态,过度的负面情绪会损害人体健康。“要关注、不过度”,沉稳、理性对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焦虑。
2.放松训练法
哈佛身心医学专家赫伯特提出,太极、慢跑、冥想等可减轻压力。当感觉自己有压力时可调整呼吸,采用蝴蝶拍技术、4—7—8呼吸法、想象放松等放松方式。
(1)想象放松:调整一个最放松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感到舒适的画面:大海、草原或者任何一个可以让自己放松的画面,尽可能将画面想象得更细致、更深入,同时配上自己喜欢的柔和音乐。
(2)蝴蝶拍技术:双臂胸前交叉,左手放在右肩,右手放在左肩,交替缓慢轻拍肩膀4—12次,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拍的时候动作要慢,就像孩提时母亲安慰孩子一样,轻而缓慢。
(3)4—7—8呼吸法:闭上嘴巴,用鼻子轻轻吸气,在心里默数4秒,接着屏住呼吸7秒,之后完全用嘴深深呼气,发出“呼”的声音,持续8秒。总共重复3组。
3.正念减压法
心理学家乔·卡巴金提出减压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个体压力水平,加强情绪管理,提升个人幸福感。其中正念呼吸倡导个人专注于呼气、吸气,不控制,帮助放松。
(1)正念呼吸躺姿:仰面躺下并将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的位置,不需要控制呼吸幅度,自由呼吸。
(2)正念呼吸坐姿:坐在沙发上,右手放在胸部,左手放在腹部肚脐的位置,缓慢呼吸。
(3)正念呼吸站姿:站立,双手放在腹部肚脐的位置,缓慢呼吸。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
4.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负面情绪过于强烈,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和拨打心理热线电话。
(据陕西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