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玉豬龍:五千多年前的“小豬佩奇”
玉豬龍 本報記者 王國星攝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外觀。本報記者 王國星攝
孫秉君(右)在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本報記者 王國星翻拍
芮姜夫人塑像。本報記者 王國星攝
M26號芮姜夫人墓內棺。 本報記者 王國星翻拍
這件紅山文化分布地區(qū)的典型代表玉器,為何會出現(xiàn)在相距遙遠的黃河流域的墓葬中?又為何會被置于芮姜夫人的內棺之中?帶著諸多疑問,我們一起去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尋找答案。
姓名:玉豬龍
年齡:5000多歲
職稱:國寶級
戶籍登記時間:2006年
籍貫:陜西省韓城市
出生時間:新石器時代晚期
現(xiàn)住址: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聯(lián)系電話:0913-5358582
1 芮姜夫人頂級藏品現(xiàn)世
14年前的一個傍晚,因水流沖刷導致黃河沿岸大范圍塬岸崩塌,位于黃河西岸的梁帶村村北沖溝斷崖上暴露出了墓葬的痕跡,加之此前已經(jīng)有盜墓賊在此處頻繁活動,韓城市的文物專家們隱隱覺得這里會有大的發(fā)現(xiàn)。
“2005年3月,我當時還在寶雞的一處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接到韓城市文物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就趕過去了。”8月13日,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周朝古墓考古隊隊長孫秉君告訴記者,“非常幸運的是,到了現(xiàn)場以后,看到斷崖上露出了花土點,我們由此判定,梁帶村一定有大墓。”
果然,歷時數(shù)年的考古發(fā)掘沒有讓孫秉君失望,至今這里已出土了青銅器、樂器、玉器、金器等稀世文物2000多組、上萬件,且數(shù)量多、保存好、等級高,是我國春秋早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級貴族墓地。這些文物揭開了兩周時期芮國的神秘面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26號墓,也就是芮姜夫人墓。墓中出土的玉豬龍無論是從文化價值、工藝價值還是歷史價值等來看,都堪稱史無前例。因為外形的原因,很多網(wǎng)友親切地稱玉豬龍為‘小豬佩奇’。”孫秉君表示。
8月6日,在韓城市的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內,該館副館長蔡海鵬介紹說:“仲姜稱作芮姜,芮為其夫家姓,姜為娘家姓。2005年,芮姜夫人墓經(jīng)過幾個月的發(fā)掘清理,共出土各類玉器571件,這些玉器從她的頸部一直延續(xù)到膝蓋處。玉豬龍就是在她的內棺東北角,也就是在她頭部旁邊被發(fā)現(xiàn)的,這個位置說明玉豬龍對芮姜夫人非常重要。”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芮姜夫人墓里出土的玉器數(shù)量已遠遠超過了她丈夫芮國國君芮桓公墓中出土的玉器數(shù)量。那么,為何象征至高無上地位和身份的玉豬龍會出現(xiàn)在芮姜夫人墓中呢?蔡海鵬說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芮姜夫人的玉器藏品非常多,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古代女性收藏家,玉豬龍就是她的頂級藏品。這個玉豬龍被打造出來的時間大概在5000多年前,很有可能是通過戰(zhàn)爭掠奪或小國進貢或周天子賞賜等方式被芮姜夫人得到。”
2 一段穿越時空的無聲訴說
“器物編號162號,名稱玉豬龍,質料為玉,長14.5厘米,寬10.8厘米,厚4.3厘米,保存狀況完好。”在孫秉君的辦公室里,他給記者翻看了當時的出土文物清單。
“青綠玉質,除了穿孔后方頸背處仍保有原始岫巖玉的色澤外,全器大多受沁呈褐紅色。中孔為管具對鉆而成,以此形成下頜和身軀的內弧造型。其鼻吻和尾部末端之間的V形間隙則以片具或砣具自外向內切磨而成,至于頸后較小的穿孔,是以桯具對鉆旋磨而成。紋飾雖然因為歷代盤摩而略顯模糊,但仍可在眼部和鼻吻的細微處觀察到砣具琢磨的痕跡。本件玉豬龍形體厚實,尺寸較大,在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中較為少見。”一本專門介紹梁帶村出土文物的書籍詳細描述了玉豬龍的樣貌。
據(jù)專家介紹,玉豬龍又名玉獸玦,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符號,距今5000多年,是紅山文化中玉器的典型代表。紅山文化發(fā)源于今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當時這里的玉器雕刻水平已經(jīng)非常高了。
“迄今為止,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玉豬龍是黃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山時期岫巖玉制的玉豬龍。那么它究竟是配飾、圖騰還是禮器?目前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但幾種猜想都是有道理的。”蔡海鵬告訴記者,“首先,有一些玉豬龍是在墓主人的胸前放置,體積也不大,因此作為配飾是很有可能的。其次,由于玉豬龍的頭部明顯具有豬的特征,大多數(shù)人認為玉豬龍的原型可能是豬。又因為它蜷曲的身體特別像蟲,也有人認為玉豬龍的原型來源于金龜子的幼蟲蠐螬。因此,紅山文化玉豬龍的原型很可能是豬的早期胚胎。古人的圖騰大多來自某種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動植物,而原始藝術大多是對自然的一種模仿。所以說玉豬龍是圖騰的說法也講得通。”
他繼續(xù)解釋說:“玉豬龍的形象和胎兒的樣子十分接近,所以很多專家就推測它象征著對后代的祝福,也就是說用來保佑生育后代順利、保佑后代能夠生活富足等。所以它被作為禮器使用也未嘗不可。”
無論何種說法,都昭示著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塵封數(shù)千年的紅山文化通過玉文化的傳承再一次重見天日。這塊凝結著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美玉,正在博物館中向后人訴說著那段流光溢彩的往事。
3 “第一夫人”的無上榮光
“禹門望,黃河浪,娘心長在兒身上;龍門山,古芮塬,家國大愛天地間。”在雄渾壯美的背景音樂聲中,芮姜夫人回首富庶的國家,志得意滿,她不顧兒子的苦勸和他人的哀告,從城墻上縱身一躍,將一道壯麗逶迤的生命之虹留給了歷史。數(shù)日后,芮伯萬和其他人抬著芮姜夫人的遺體,緩緩地向黃河岸邊走去……這是大型舞臺劇《芮姜傳奇》高潮部分的一幕。當年,隨芮姜夫人一同下葬被安放在她內棺中的玉器,就有她生前摯愛的玉豬龍。
“為什么會用玉器陪葬呢?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中國產(chǎn)玉的地點有兩百余處,比如新疆的和田等,為中國玉雕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隨著人們對玉的性質認識不斷深入,玉器加工技術的不斷改良以及美玉石材的逐漸稀缺,玉器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和情感,成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產(chǎn)品,寄托了人們對于純潔、富裕的美好期待。”孫秉君告訴記者。
讓人不解的是,世所罕見的玉豬龍為什么會跟隨這位傳奇的芮姜夫人一同下葬?芮姜夫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常人之處?
“大約在公元前700年,周王室權力漸微,諸侯國群雄并起,征戰(zhàn)不斷。在古芮國封地(今大荔境內),芮國國君芮桓公新亡,夫人芮姜輔佐其唯一的兒子芮伯萬登基,后芮姜夫人攝政。可以說,她是我國歷史上首位掌握王權的‘第一夫人’。”蔡海鵬表示。
那么,為什么芮伯萬已經(jīng)登基,芮姜夫人還要從親生兒子手中奪取政權呢?《左傳·桓公》中記載了一段故事:芮姜夫人因為兒子芮伯萬寵幸的人實在太多,荒于朝政,便將當時已是國君的芮伯萬驅逐出境,趕去了魏國。雖然芮姜夫人驅逐自己的兒子之后重新立了國君,但掌權的還是芮姜夫人。
“當時,芮姜夫人帶著芮國百姓開墾荒地、廣種糧麻、筑城修路。十幾年后,芮國百姓安居樂業(yè)。《左傳》中有關于芮國在芮姜夫人執(zhí)政時期打敗秦國、秦國歸還芮伯萬的記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芮姜夫人當時的智慧和地位。”蔡海鵬向記者講述說,“在芮姜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金器和青銅器,正說明了芮姜夫人當時的威望和權力盛極一時。而玉豬龍作為陪葬品,就是對她地位、財富、功績的最好證明。”(記者 王國星)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