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習近平曾登門看望的這位老人,獲得共和國勛章

2019-10-07 19:00:25  來源:央視網(wǎng)  


[摘要]金秋的陽光灑向大地,人民大會堂溫暖而莊重。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金秋的陽光灑向大地,人民大會堂溫暖而莊重。

  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授勛儀式前,習近平和獲獎者們一同進入會場。他們中間有人馳騁疆場為建立和保衛(wèi)新中國浴血奮戰(zhàn),有人隱姓埋名為中華鑄造國之重器,有人戍邊守海誓讓祖國金甌無缺,有人奔走荒野畢生只為消除饑饉,有人專注科研數(shù)十載讓中國航天騰飛,有人盡心竭力為兩國友誼做出卓越貢獻……

  雖然很多人已步履蹣跚,甚至坐著輪椅,但他們的目光始終從容而堅定。

  進入會場時,在習近平右手邊的是孫家棟,這位今年步入“90”后的航天科技專家,是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伴隨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走過了60余載風雨兼程。

  8年前,習近平還曾登門拜訪過他。

  那是2011年的農歷小年,隆冬的北京雖寒冷但處處洋溢著迎接新春的喜慶氣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登門看望了三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就包括孫家棟院士。

  在孫家棟家中,習近平坐在孫老和他的愛人中間,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和起居情況,并對他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發(fā)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敬意和感謝。

  孫家棟向習近平發(fā)表了自己對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培養(yǎng)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聽得認真。

  習近平在交談中說,“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fā)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孫家棟正是1999年我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3位獲得者之一。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wèi)星、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他都親身參與。

  出生于1929年的孫家棟,年少時便顯露出堅韌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學校勸退,但僅用一年時間就學會了熟練使用右手。

  21歲時,孫家棟應招入伍,隨后獲得去蘇聯(lián)學習飛機制造的機會。求學7年,他帶著 “斯大林金質獎章”,登上了歸國的列車。

  回國后,孫家棟被抽調進新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事9年導彈工作后,孫家棟的命運來了個急轉彎:錢學森先生親自點將,37歲的他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

  在要資料沒資料、要經(jīng)驗沒經(jīng)驗、要專家沒專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衛(wèi)星,難度可想而知,用孫家棟的話說:“第一、不知道這個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沒干過;第三、你要干這件事情,要用的東西沒有??梢哉f是一窮二白。”

  但當時,國外衛(wèi)星已紛紛上天,時不我待,再晚就要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孫家棟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那一年,孫家棟41歲。“(消息)公布了以后,我們坐車就往天安門跑,到天安門進不去了,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都在慶祝。”

  比起發(fā)射成功時的激動,令孫家棟同樣難忘的還有失敗。

  1974年11月5日,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見沙漠里一片火海,整個腦子一片空白,痛哭起來。”之后的三天三夜,孫家棟和同事們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尋找火箭殘骸,把所有的螺絲釘、小銅塊、小線頭一點點收集起來,查找事故原因。

  最終發(fā)現(xiàn)是由于火箭控制系統(tǒng)內的一小段導線,在火箭發(fā)射時受到劇烈震動斷開了。“一個裂痕就牽扯到整個航天產(chǎn)品的成敗,這個教訓太深刻了!”就像恩師錢學森當初所做的那樣,孫家棟承擔了失敗的責任。“從此我們就狠抓質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嚴格的質量管理系統(tǒng)。”一年后,一顆新的衛(wèi)星騰空而起。

  2009年,孫家棟80歲生日時,錢學森致信祝賀。錢學森在信中說:“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首戰(zhàn)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已是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挑起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

  探月工程風險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孫家棟為什么還要接受這項充滿風險的工作,萬一失敗了,他輝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陰影。

  孫家棟卻毫不猶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號衛(wèi)星順利完成環(huán)繞月球的信號傳來,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大家歡呼,擁抱,振臂慶祝。孫家棟卻默默轉身,低頭掏出手絹,抹去激動的淚水。

  曾經(jīng)有人統(tǒng)計,中國發(fā)射的前一百顆衛(wèi)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孫家棟領導下成功發(fā)射的。孫家棟的人生已經(jīng)和祖國的航天事業(yè)融為一體。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說:“英雄模范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成就。”

  踏著榜樣的足跡前行,新時代的追夢人定將繪就一幅更加廣闊動人的奮進畫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共和國勛章 榮譽稱號 兩國友誼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