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繡屏山森林公園 李亞 攝
□ 蔡建中
白河縣城東臨漢江和白石河、西倚繡屏山,縣城沿繡屏山腰層疊而下,環(huán)魁星山延伸到漢江和白石河邊,是一座典型的臨江山城。
繡屏山海拔500米,因山形如屏、植被豐茂得名。其又稱鳳嶺、天池嶺,因“形如鳳翥,故名”鳳嶺,又因峰頂有古天池得名天池嶺,是縣城南西走向龍崗山脈的主峰,龍崗名源于山勢起伏如龍。2007年6月,白河開始建設繡屏山森林公園,總面積100公頃。至今,公園建起長4千米、寬1.5米的健身休閑大道,道中建有山門、牌樓、亭、道行樹等,山頂東南場地安裝有各類健身器材,有附近農戶經營的“農家樂”。遠觀繡屏山一派秀山翠林、曲徑清幽的景象,是縣城群眾健身休閑、登高望遠的絕佳場所。
沿繡屏山松林間的石階梯曲折盤旋而上,至東南山頂。向東,可看到“一水分秦楚,清江入畫樓”和白石入漢、碧水藍天的絕美景觀,文獻記載的“人煙稠集,裕國通商,儼然與通都大邑相為媲美”以及河街碼頭“舟輯如梭,白帆如云”等圖景,頓時在眼前浮現;向南,仿古雉堞下有清外城“鎮(zhèn)遠”南城門遺址,遠處一座座鱗次櫛比高樓的獅子山新城拔地而起;向北,可一覽縣城整潔寬闊的街巷、車水馬龍的商貿,一幅“秦楚邊城,水色白河”的生態(tài)宜居圖景;向西,沿休閑大道步行300余米,可達繡屏峰頂古天池。
天池在繡屏山頂,距縣城西里許,池內四時有水。乾隆十年(1745年),當地知縣羅文思題“天池”二字,勒碑于池上。明清時,山泉匯集繡屏山頂平地而成一池,約660多平方米,名天池。時池四周野花叢生、綠草如茵,明月懸空、池水澄碧如鏡,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秋,當地知縣李宗信在魁星山頂建書院并以“天池”命名。清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四年(1799年),當地知縣嚴一青主持筑縣城外城,設北門在橋兒溝中段,命名“天池關鍵”,意為防守白河縣城的關鍵。至清同治年間,古天池夏有水而冬干涸。清光緒四年(1878年)十二月,經白河知縣王鴻儒興工修浚后,天池冬季復有水。
如今,清“天池關鍵”北城門、“鎮(zhèn)遠”南城門已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文思所題“天池”石碑保存于白河縣博物館。每日晨夕來此鍛煉的人們,既可心曠神怡于天池的綠草如茵,又能流連忘返于天池的水色碧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