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廠藝術街區(qū)
□ 記者 趙婧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發(fā)展逐步由粗放式向內(nèi)涵式轉(zhuǎn)變,一些城市下足“繡花針”功夫,讓“老面孔”變身“新地標”,不僅使城市煥發(fā)出新鮮活力,還打造出一批亮眼的文化旅游IP。
在古城西安,就有許多市民選擇在“五一”假期走進城市“記憶”,探索更多時尚新潮、文藝浪漫、悠閑舒適的新體驗。
在“西影廠”重溫“電影夢”
一摞摞泛黃的劇本手稿、一張張經(jīng)典的電影海報、一個個逼真的藝術道具……5月1日,西北大學大三學生肖揚帶著相機與朋友走進西影廠藝術街區(qū)。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肖揚擅長用鏡頭記錄城市變遷,并對特色文化情有獨鐘。
“來之前,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西影廠的歷史,這里曾出品過《紅高粱》《霸王別姬》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影片,也涌現(xiàn)出了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導演,是我國電影的西北策源地。”肖揚心懷敬仰娓娓道來。
2016年,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西影廠對150畝老廠區(qū)進行了升級改造,完整保留了老辦公樓、洗印車間、置景車間等蘇式建筑群風貌,以及電影放映設備、電影道具和藝術檔案資料等,建成集影視展覽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露天電影博物館”。
紅磚墻的蘇式廠房,茂盛蔥郁的法桐,漫步在斑駁光影下的星光大道上,兩側的電影獎杯主題雕塑觸手可及:金熊獎、金麒麟獎、金雞獎……“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藝術氛圍濃厚,很容易拍出‘顏值高’的好照片。”肖揚一邊拍照一邊贊嘆。
西影廠成了年輕人的藝術樂園,也讓許多老人流連忘返。在街區(qū)的露天草坪上,幾位銀發(fā)老者站在《西安事變》的道具前感慨不已,“咱們那個年代娛樂節(jié)目少,幾乎人人都是‘電影迷’,現(xiàn)在我們隨時能在電影廠參觀徜徉,也算圓了年輕時的‘電影夢’”。
在“老菜場”追尋“煙火氣”
正手、反手、拋接、跳躍……伴隨著動感的音樂,一只綠色的空竹如靈動的“舞者”,在年輕的表演者手中舞動。5月3日,一場精彩紛呈的雜技秀在西安建國門老菜場文化創(chuàng)意街區(qū)上演。
距離表演區(qū)不遠處,市民劉先生正高舉著5歲的女兒興致勃勃地觀看。“我從小在西安長大,聽說建國門老菜場成了新興網(wǎng)紅打卡地,想帶家人來個‘溫故知新’。”劉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
在“非遺集市”偶拾童年記憶,在創(chuàng)意小店探索新奇樂趣,在舊城墻下的咖啡館放空發(fā)呆,在落日余暉中與友人逐光自拍……口罩遮不住人們開心的笑臉,大家自覺保持的間距并沒有阻隔彼此交流的熱情。
據(jù)了解,建國門“老菜場”前身為原西安市平絨廠,2018年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狀態(tài)”和“保持菜市場的市井風貌”前提下,依托菜市場自身的日常生活氣息,進行“微更新”與“輕改造”,形成了一個承載老城故事的市井文化街區(qū)。
“這家老店還在啊!”在老菜場街口的一家香油店,劉先生的父母正熟稔地與老板打招呼,劉先生的母親樂呵呵地說,老菜場改造前她常來這里,“手工磨的香油味道特別好,原本還擔心改造后老店都消失了,沒想到味道和價格都沒變!”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