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免费看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看国语版_A人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漢陽陵大遺址:解讀漢文化的基因密碼

2022-08-10 09:25:49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去年年底,在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苦苦探尋中,漢文帝霸陵的確切位置得以確認。至此,困擾學界多年的西漢十一座帝陵的名位問題被解開。...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南闕門遺址保護展示廳外景。

  去年年底,在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苦苦探尋中,漢文帝霸陵的確切位置得以確認。至此,困擾學界多年的西漢十一座帝陵的名位問題被解開。

  今年4月22日,《治世之光——西漢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展出。展覽回顧西漢帝陵考古過程,呈現(xiàn)西漢帝陵考古成果,致敬中國現(xiàn)代考古走過“百年”的風雨歷程。百余件展出的文物精品,再現(xiàn)漢代社會風貌與物質文明,器物之美彰顯漢家絕代風華,以帝陵規(guī)劃之齊詮釋“陵墓若都邑”的國家禮制之嚴。兩千年前的大漢雄風和近年來西漢帝陵的考古成果,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

  從西漢帝陵考古,到大遺址的規(guī)劃保護,再到漢文化研究展示,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付出,漢陽陵大遺址的保護展示利用工作碩果累累,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大遺址保護的典范。

  漢陽陵宗廟建筑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

  考古揭示“漢家陵闕”

  西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立國時間長達兩百多年。漢語、漢民族、漢文化都是這個時期刻入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文景之治”“絲綢之路”等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闹卮髿v史名詞,都顯示出西漢王朝曾經有過的興盛和輝煌。

  近年來,隨著漢陽陵考古發(fā)掘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文景之治”時期的史實得到了驗證。西漢共有11位皇帝先后統(tǒng)治過這個當時世界東方最為強大的帝國。這11位皇帝駕崩后,除了漢文帝和漢宣帝分別葬于今西安市東郊和南郊以外,其余9位皇帝都葬于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西漢帝王陵墓群。

  漢陽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是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后“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漢陽陵陵園西與漢高祖劉邦的長陵相接,東至咸陽塬下的涇河谷地,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最寬處約3公里,其平面呈兩端寬大中間細小的葫蘆狀,實際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至13平方公里。

  近30年的考古工作已經明確,整個漢陽陵遺址由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南區(qū)外藏坑、北區(qū)外藏坑、禮制建筑遺址、陪葬墓園、陵邑遺址、刑徒墓地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帝陵坐西向東,居于陵園中部偏西;后陵、南區(qū)外藏坑、北區(qū)外藏坑、一號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qū)和羅經石遺址位于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刑徒墓地及3處建筑遺址在帝陵西側,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園棋盤狀分布于帝陵東側的司馬道兩側;陽陵邑則設置在陵園最東端。整個漢陽陵陵園布局規(guī)整、結構嚴謹,顯示了皇家意識和等級觀念。

  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座經過全面科學勘探和系統(tǒng)考古發(fā)掘的西漢皇家陵園,漢陽陵是我國漢代帝陵中形制結構最為清楚、科研工作最為深入、學術成果最為豐碩的帝陵遺址,其宏大的規(guī)模和豐富的內涵,對研究秦漢時期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科技藝術以及中國帝王陵墓制度的演變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依托于陵園遺址豐富的歷史信息、文化內涵和精美的出土文物建立的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因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遺址內涵和獨樹一幟的保護展示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廣泛贊譽。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組織的公眾考古活動。

  焦南峰講述漢陽陵考古

  1972年,有關部門在漢景帝陽陵封土西北約1.5公里處修建水利設施時,挖出許多帶有刑具的人類骸骨。陜西省博物館隨即對這一區(qū)域進行了調查,從此拉開了漢陽陵考古發(fā)掘工作的序幕。

  1990年開始,為配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專用公路建設,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漢陵考古隊進駐漢景帝陽陵,開始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考古勘探、發(fā)掘和研究工作。當年發(fā)掘的南區(qū)外藏坑遺址,因結構布局獨特、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出土文物具有代表性,入選了“199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1996年,我們開始發(fā)掘漢陽陵的南闕門。此前,劉慶柱先生發(fā)掘過杜陵的南門。我們對照著他的發(fā)掘平面圖,對南闕門的東半部進行發(fā)掘。結果發(fā)現(xiàn),這里的實際情況與杜陵不一樣。杜陵是一個兩出的闕門,南闕門是一個三出的闕門。到目前為止,這是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三出的闕門。根據這個遺址的重要性,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這里修建了一個保護性的設施,這就是現(xiàn)在修好的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南闕門遺址保護展示廳。”時任漢陽陵考古隊隊長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峰回憶當年的發(fā)掘場景。

  “南闕門發(fā)掘完以后,我們考古隊準備把西漢帝陵的整體輪廓搞清楚。這方面的工作原來做過一些,但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西漢帝陵的整體情況還不是很清楚??脊抨牭耐掳亚厥蓟柿?、杜陵等參考圖貼在墻上,每天琢磨,還請教了俞偉超、高崇文等先生。恰好在這個時候,西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要在漢陽陵東側建涇河工業(yè)園區(qū),我們就在建設前對這里進行考古鉆探,結果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墓葬。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個別墓葬周圍有溝。我們意識到這個發(fā)現(xiàn)很重要,就讓鉆探的工人順著溝來鉆探,結果發(fā)現(xiàn)了幾十條東西向的溝和數(shù)量更多的南北向的溝。這些東西向和南北向的溝交會起來,形成一個個矩形的區(qū)間。每一個區(qū)間內,都有一座大型墓葬和若干座中小型墓葬。我們認定這一個個矩形的區(qū)間,就是一座座陪葬墓園。有意思的是,這些陪葬墓園排列整齊、南北對稱。”焦南峰說。

  陪葬墓園的發(fā)現(xiàn),在西漢帝陵研究方面尚屬首次。

  “在鉆探陪葬墓園的同時,我們開始鉆探帝陵。首先,我讓工作人員去探帝陵的四條墓道。原因是學術界有人認為西漢的帝陵是南北向,也有人認為是東西向。而帝陵的方向很重要,因為它牽涉到帝陵的制度及整體布局。”焦南峰說,當時用的洛陽鏟只有3米多長。當年修建漢陽陵時的地面和現(xiàn)在的地面高差在六七米左右。我們鉆了一個多月沒有結果,副隊長王保平就把兩個探鏟接起來,還是沒有探到,就又接了一個,加起來有近10米的長度,然后探到了。“我們首先找到了東墓道,然后找到了西墓道、北墓道和南墓道。東墓道最長、最寬,并與陪葬墓區(qū)中部的神道一字相連。鉆探解決了西漢帝陵研究的一個問題,證實西漢帝陵形制為‘亞’字形,坐西面東。”他說。西漢帝陵的形制問題在這里首次得到實證,考古隊員們非常高興。

  在探墓道的同時,考古隊通過鉆探發(fā)現(xiàn)了86條外藏坑和4條排水渠。接著,考古隊又開始探皇后陵。皇后陵也是“亞”字形,周圍有外藏坑28條。1998年7月至10月,考古隊對帝陵東側的第13號外藏坑東端進行了試掘,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是羊、豬、狗等陶制陪葬器物。

  焦南峰說:“漢陽陵的鉆探和試掘成果,引起了省考古研究院和省文物局的重視。經過對發(fā)掘成果和鉆探圖的科學研判,省上決定修建漢陽陵考古陳列館。”1998年9月14日,漢陽陵考古陳列館破土動工。1999年10月1日,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2年,南闕門保護大廳建成開放。2006年3月31日,在考古發(fā)掘的帝陵東側11號至21號坑遺址上建設的我國第一座全地下博物館——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正式落成。

  焦南峰說:“讓我們考古隊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努力讓漢陽陵的整體布局基本被搞清楚了,為西漢帝陵制度的研究,乃至中國古代帝陵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資料。更為高興的是,我們發(fā)掘、修復、保護的遺址、遺物能夠展現(xiàn)在廣大民眾面前,讓大家直觀地了解漢代歷史。”

  漢陽陵出土的跽坐拱手遮面女俑。

  特色鮮明的大遺址保護展示體系

  焦南峰認為,漢陽陵考古工作的成果揭示了中國古代陵墓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反映了中華文明交流、融合、統(tǒng)一的歷史趨勢,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社會文明發(fā)展史、建筑規(guī)劃史、科技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5年,《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guī)劃》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成為我國第一個獲批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近年來,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正在根據該規(guī)劃的目標和要求,積極有序推進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

  截至目前,漢陽陵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標識展示、漢陽陵道路保護標識展示、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道路建設、東司馬門道保護標識展示等工程已陸續(xù)完成,皇后陵及南北區(qū)外藏坑、東西妃子陵遺址標識工程,東區(qū)陪葬墓園規(guī)劃及保護展示工程,漢陽陵遺址標示系統(tǒng)工程等保護展示工程正在加緊開展,一種新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大遺址保護利用模式正在探索進行。2014年和2017年,在國家文物局委托第三方開展的兩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運行管理評估工作中,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綜合評分均位于首批12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的第2名。

  幾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讓漢陽陵遺址保護的做法蜚聲海內外。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成為國內外游客感受漢文化的著名旅游目的地。2010年10月,漢陽陵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首批考古遺址公園。2022年發(fā)布的《陜西省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fā)展的實施方案》,確定要爭取將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納入國家卓越博物館培育名單。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李舉綱說:“根據漢陽陵歷年考古工作成果,漢陽陵遺址中科研價值最大、展示效果最好的核心遺址均采用較為前沿的保護展示理念和創(chuàng)新的保護展示技術,進行了合理有效的保護展示利用。截至目前已經建成了漢陽陵考古陳列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南闕門遺址保護展示廳、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和宗廟遺址保護展示區(qū)4個核心遺址的保護展示場館,輔以地面標識工程、植被綠化、遺址展示詮釋系統(tǒng)工程等,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漢陽陵特色的大遺址保護展示體系。”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何宏說:“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堅持以社會教育為紐帶的博物館發(fā)展之路,協(xié)調推進大遺址保護、文物展示、社會教育服務和對外文化交流。目前,我們正在建設一座漢文化學習中心,讓多元融合的漢文化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

  記者 郭青文/圖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考古 漢陽陵大遺址 漢文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