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 焦点

家园变花园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时间:2022-10-27 09:16:28

  原标题:家园变花园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活动走进长安小记

  □ 记者 赵婧

  山水相依、城乡相融、田塬相生……10月9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走进长安区,邀请中省媒体喜看长安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价值”的乡村振兴新实践。

  乡村蝶变 旧貌换新颜

  错落有致的村舍,平整通畅的村道,干净优美的环境……走进长安区石砭峪新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石砭峪地处秦岭深山,以前自然条件艰苦,附近村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石砭峪新村第一书记王伟说,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和石砭峪水库水源地安全,2018年,长安区实施石砭峪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将石砭峪周边七个村合并成石砭峪新村,自此告别了偏远和落后,如今的石砭峪新村焕然一新。

  同时悄然发生蝶变的,还有距此9公里的四皓村。这里历史悠久、风景宜人,因秦汉末年“商山四皓”在此隐居而得名。“几年前,四皓村还比较落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垃圾随处乱扔……”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说,为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四皓村通过“党建+环境整治”“党建+队伍建设”“党建+三队合一”等模式,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优化服务群众水平,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四皓村落地生根。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西安市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介绍,近年来,长安区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结合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提出高标准建设和谐美丽的花园乡村,“目前,64.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54公里山水文旅体验线路已全线贯通,长安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公园高质量建成开放;建成1个3A级景区村、24个2A级景区村、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王韬表示,未来,长安区将持续树牢“乡村美学”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常态整治、有序建设、长效管理,实现生产生活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以花园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能人带头 致富干劲足

  “两年前,我到朋友家做客,发现他搞虾稻养殖收益很不错。”“80后”小伙刘晓波是一位民间乐器制作师,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平日里,他喜欢和朋友在闲暇时一道回归田园,既能切磋技艺,又能放松休闲。在看到稻虾养殖的广阔前景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种养殖产业,在王莽街道清北村建起绿色示范基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刘晓波介绍,目前虾稻共养亩产收益近2万元,并顺利带动当地休闲观光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能人”带动。在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温室里,数千株蝴蝶兰正竞相绽放,为深秋的长安增添了别样景致。据该中心负责人刘群介绍,目前该园区已发展成集花卉种苗生产、培育、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园区。“产业要发展,技术是根本。”刘群表示,花卉产业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如果缺乏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经验,一味盲目投入就只能是“蛮干”,“除了会干还要会营销”。为拓展销售渠道,刘群组织带动周边闲散劳动力,利用电商渠道销售花卉,“我们定期组织电商培训,指导农户孵化销售账号,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销售本地花卉,效果非常好。”

  从党建引领到能人带动,从产业兴旺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从小康生活到共同富裕……王韬介绍,近年来,长安区坚持因地制宜、传统与现代结合,着力打造“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产业新格局,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到10个、超50万元的村达到23个。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56元,增长10.3%。展望未来,王韬信心满满,“下一步,长安区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快乡村建设,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旅游型示范镇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全局,推动全域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吴佳蕊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4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