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代收點內放滿待取的包裹
“您的快遞包裹已到達××菜鳥驛站,請19:00前憑1-1-××××取件。”這樣的短信,相信不少人都收到過。同樣讓很多人疑惑的是,明明家里有人,快遞員為何連電話都沒打一個,就擅自將快遞包裹放入代收點?
快遞“默認代收”市民認為“需告知”
“我連快遞員的面都沒有見,包裹狀態(tài)就從‘運輸中’變成‘已簽收’,但是我并沒有收到快遞,緊接著就收到手機短信,我的包裹被放到了小區(qū)門口的代收點。”家住西安市華東萬悅城的郝娟說。
郝娟說,據她多年網購的經驗,目前市面上諸多快遞公司中,只有兩到三家的快遞員會主動聯(lián)系收件人,其余快遞員則會擅自替收件人選擇“代收”服務。“有時候取件碼都收不到,查詢物流信息才發(fā)現快遞幾天前已到代收點,導致生鮮產品壞掉,后來才知道取件碼由代收點發(fā)送,代收點因疏漏沒有入庫。”郝娟說,送貨上門是快遞員的分內工作,就算是收件人不在家,也應該主動詢問其意見。
但也有市民認為,快遞代收為不能及時取件的人提供了便利,況且也不希望快遞員送貨上門。家住西安市香繽國際城的李淼說,他每次網購填寫收貨地址時,刻意不寫具體門牌號,目的是保護個人隱私。面對這種情況,快遞員征得他同意后,將快遞放入代收點,久而久之,他也告知快遞員自己的快遞以后就放入指定代收點。“快遞員不用給我打電話,我也默認把快遞放在代收點,下班回家時順便就把快遞取了,也不會泄露我家的具體住址,這種方式挺好。”李淼說。
部分快遞員為何習慣于“不問而投”
有調研報告顯示,快遞員以點對點方式派件,平均每票耗時7分鐘,使用智能快件箱后,每票派件時間將縮短至30秒,寄件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
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孫鵬表示,他負責西安市東郊某片區(qū)的配送業(yè)務,平均每天的送件量在150票至200票之間,如果是“雙11”或“618”等網購高峰期,這一數字將成倍增長。“有些收件人在備注中寫明‘送貨上門’,這種情況下我都會送過去,但是每天的派件量很大,每件都送貨上門不可能實現。”孫鵬說,況且許多上班族白天家中無人,將快遞包裹放入代收點已經成這一類人默認的簽收方式,因此他認為這是大部分同行習慣于“不問而投”的原因。
記者咨詢多家快遞公司得知,各企業(yè)對快遞員的派送方式及標準要求不同。部分快遞公司要求快遞員送件時逐個撥打電話,詢問客戶是否方便簽收及需要的派件方式,如上門派送或放在指定地點,但也有快遞公司沒有相關要求。
包裹在代收點或快遞柜損壞誰負責
西安市民楊女士說,臨近過年,她在網上購置年貨時挑選了一個兩瓶裝的紅酒禮盒,快遞員送貨時將其放到她家樓下的智能快件箱中,但她取件時發(fā)現貨物丟失,快遞員表示自己也查不到原因,并按照紅酒的原價賠償了她的損失。“幾天后同小區(qū)的業(yè)主敲我家門,把我買的紅酒送了回來,原來是快遞員將包裹放錯了柜子,我聯(lián)系了快遞員把錢退給了他。”楊女士說。
部分快遞員擅自為收件人選擇“代收”,一旦包裹損壞、丟失,責任應由誰負?對此,在西安市新城區(qū)經營快遞代收點的王女士表示,她的店每天約接收500個包裹,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包裹疏漏、丟失、損壞的情況發(fā)生過不止一次。“以現在的監(jiān)控普及情況,很容易查出包裹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責任很好劃分。”王女士說。
無人值守的智能快件箱也有相關措施,如“豐巢柜”,快遞員派件入柜后豐巢管家APP有入柜記錄,作為處理糾紛的依據之一。另外,柜機均配置有24小時監(jiān)控設備,能夠全面記錄快遞員的派件過程以及用戶的取件情況,同時還可以作為處理潛在糾紛的重要憑據。
新規(guī)將進一步規(guī)范快遞行業(yè)經營行為
順豐速運陜西區(qū)公共事務部經理張良濤表示,快遞代收業(yè)務是伴隨著中國電商發(fā)展而崛起的,最早快遞代收點其實是小區(qū)門房、商店、小超市等,其代收快遞時收取一至兩元的費用。
代收業(yè)務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派送方式中,收件人與派件人時間難以匹配的問題,使得收件人可以在更加靈活的時間內取件,增加了便捷性。其次,有效緩解了“最后一公里”物流壓力,降低了派件的復雜性和難度。但運行過程中,是否需要電話聯(lián)系客戶通知妥投,各家快遞公司的標準也不大相同。
最新發(fā)布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guī)定: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包括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的;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拋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張良濤認為,新規(guī)有助于規(guī)范快遞行業(yè)的經營行為,提高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從而促進快遞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