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發(fā)一重大新聞事件:一人因涉嫌利用網絡危害國家安全活動,被杭州市國安安全局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不過,新聞中的這個人用的是“馬某”。
比如央視新聞客戶端在今天上午9時的新聞稿。
比如“央視新聞”的快訊。
比如“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的標題。
比如檢察日報正義網的新聞標題。
比如第一財經的視頻新聞內容。
然后,因為“馬某”二字,就引發(fā)了一輪猜測。
其實呢,重點本不在“馬某”而是在“馬某”的危害國家安全的那些活動。
一、勾結境外反華敵對勢力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
三、利用網絡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四、已經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即本案中國家安全機關已經掌握了具體的證據,這個“馬某”已經變成了境外反華勢力的工具。
對于因“馬某”二字引發(fā)的猜測,胡錫進專門發(fā)帖說經他向權威部門確認,杭州市國家安全局抓的是“馬某某”,不是“馬某”。
胡錫進還特意指出說:寫“馬某”的報道都是不準確的。
對于胡錫進的這條微博其實是多此一舉。因為通報中既然沒有寫明名字,那就是出于案情的考慮,就應當以一個“某”代替。
本來這個“馬某”就包括了“馬某某”、“馬某某某”甚至更多的字,實在是和什么“不準確”沒什么關系。
而名字有幾個字就用幾個“某”,倒是恰恰背離了通報的初衷了,而且還會引發(fā)新一輪的猜測。
想準確的話,那就要看案情的需要,能否如一般的行政案件、事件那樣,使用更“精確”的用語。
比如假設是“馬斯克”,那么在通報中就可以用諸如“馬某克”或“馬斯某”??墒侨绻驗榘讣刹斓男枰餐耆梢杂?ldquo;馬某”或“馬某某”。
具體引發(fā)猜測,那也純屬巧合而已,造不成什么影響的。無論是在后續(xù)的更具體的通報還是那些被猜測的對象的現身,都會讓猜測自然平息。
可是,我們還是看到,各大媒體之后呢,就紛紛的修改了報道的內容,把“馬某”換成了“馬某某”。
正如韜哥所說的那樣,即使換成了“馬某某”,也沒有平息猜測,反而是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猜測。
其中微博賬號“浙外馬曉霖”就因為被禁言,上了猜測榜了。
對于這個浙外馬曉霖,此處不作探討。不過他倒是通過其它渠道,立即就發(fā)聲了,等于告訴網民們,那個“馬某某”不是他。
我們的關注重點不應當是猜測這個“馬某”或者“馬某某”是誰,而是他通過網絡去勾結境外反華勢力,去實施具體危害國家安全的的行為。
所以呢,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當是在網絡上真的存在“境外反華勢力”,而且已經收買了大量的境內各類人員,已經和正在危害我國家安全。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這,絕不能只變成一個句話、一個口號,而是應當真正的重視起來,全民行動起來,切切實實的維護國家安全。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