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項目,更是傳承中華文明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陜西地處中國東西坐標軸,南北自然氣候分界線,長江黃河分北嶺,農牧文明分界線,集中國大地原點、北京時間標點、中華文明始點、絲綢之路起點于一處,上下5000年多元文明交融,非物資文化遺產最具典型性、代表性,以《東方紅》、國典追悼《哀樂》、《春節(jié)序曲》為代表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陜北民歌”,成為中國人表" />
記者 杜靜波 攝
6月14日上午,省政協召開“延續(xù)歷史文脈,連接現代生活,深入實施非遺傳承發(fā)展工程”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王建領介紹: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項目,更是傳承中華文明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陜西地處中國東西坐標軸,南北自然氣候分界線,長江黃河分北嶺,農牧文明分界線,集中國大地原點、北京時間標點、中華文明始點、絲綢之路起點于一處,上下5000年多元文明交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典型性、代表性,以《東方紅》、國典追悼《哀樂》、《春節(jié)序曲》為代表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陜北民歌”,成為中國人表達民族大悲大喜的必然選擇,創(chuàng)造了唱紅了天、唱慟了地、唱出一個歡天喜地的文化傳奇。作為非遺大省,今天如何續(xù)寫輝煌,時不我待、大有作為。
我省非遺的傳承保護與利用,上下合力,各方行動,出現了良性互動、成果出新的好勢頭。今天協商座談會“延續(xù)歷史文脈,連接現代生活,深入實施非遺傳承發(fā)展工程”這一主題,就是對非遺工作的最好詮釋,體現了政協領導及專委會對當前“非遺”工作的重視與高水準認知。針對我省非遺有項目(國家級91項)缺活力、項目多品牌少的不足,提幾點建議:
一、思路上,保護性利用,利用中傳承
正確處理好保護、利用、發(fā)展三者關系,保護在于利用,利用在于傳承,傳承才能發(fā)展。非遺皆具唯一性與不可替代性,是我們回望歷史的文化路標,搶救性保護要的是傳統本真,克服類剪紙項目由藝術衰變?yōu)榧夹g的傾向。非遺項目不同于標本,創(chuàng)新利用讓其活起來、動起來、亮起來,是非遺發(fā)展的動力和生命。
二、機制上,以人為本,市場導向,在地統籌,多方協作
以人為本,首先是發(fā)揮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的主體作用,嚴格認定,系統培養(yǎng),精準服務,著力解決傳承人年齡偏大、示范能力弱的不足,提升傳承人的示范帶動作用,讓非遺在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服務大局中得到發(fā)展。政府支持不是政府包辦,用市場導向激發(fā)活力,既茁壯非遺項目本身,又可吸引社會廣泛參與,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統籌協作,縱向上各級政府及文化部門發(fā)揮主導作用,橫向上有關單位通力協作,創(chuàng)造非遺項目互相加持、共同繁榮的環(huán)境,變單打獨斗為聯袂生輝。
三、政策上,引導扶持,精準服務
非遺項目的傳承發(fā)展,政府的引導與扶持是關鍵。在落實國家非遺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財政投入,百姓受益是最原始也最實用的保障政策。政策引導須著眼于發(fā)揮非遺在文化建設中的綜合作用,開發(fā)優(yōu)勢產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等,非遺應有一席之地。要吸取蘭花花、走西口等非遺品牌墻內開花墻外紅的教訓,政府在塑造品牌上應有所突破。
四、工作上,抓重點出精品,點上開花面上拓展
非遺傳承發(fā)展,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各自為戰(zhàn);又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有高原無高峰。非遺工作要開創(chuàng)新局面,必須選中優(yōu)勢項目、優(yōu)勢項目中再打造精品項目、知名品牌,立點、延線、擴面,發(fā)揮重點示范引領作用。二是非物質文化出物質成果,出文創(chuàng)精品,創(chuàng)交流平臺、建演示場所,通過大眾參與互動,擴大影響,提高效益。三是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易俗社等列入全國重點及知名品牌陸戰(zhàn),與“互聯網+”空戰(zhàn)結合,加大宣傳、提高營銷。既注重傳統又著力升華,讓農耕文明的精神幻化與現代科技對接,讓非遺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陜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