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正是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雙贏農機合作社播種甘藍的時節(jié)。大田里,一輛藍色的大型拖拉機牽引著起壟、覆膜機具行駛。
令人驚奇的是,這臺一直在走直線的拖拉機,駕駛室里竟然沒有人操縱,方向盤還能自主轉動,不斷調節(jié)前進的方向??吹教锢餆o人駕駛的拖拉機,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都來看熱鬧:“真是怪事兒,沒人開還能走直線,難道說是施了魔法不成?”
“咱這拖拉機,裝上了北斗導航系統(tǒng)!”在眾人一片疑惑的眼神中,雙贏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任宇揭開了謎底。
說起蔬菜產業(yè)的全程機械化,任宇娓娓道來。過去,農民種菜從育秧到起壟、覆膜,再到栽秧,全靠人工,苗育得不齊,種菜費時又費工,一到栽秧的用工高峰,就很難雇到人。合作社首先從工廠化育苗開始,2019年5月,5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工廠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1年下來,能連續(xù)培育6茬,育出瓜果、蔬菜幼苗980萬株。
有了整齊劃一的工廠化育苗,還得配套栽秧的農機具。任宇在原有的起壟、覆膜機基礎上,又嘗試引進栽秧機。過去1天栽30畝蔬菜秧苗,需要人工25人,有了栽秧機后,只需要2個人,每畝地能省出75元的人工費。但是,用栽秧機時又遇到了新問題,因為得先起壟、覆膜后才能栽秧,只有先后2次作業(yè)都走直線,秧苗與壟背才能精確對準,否則就會偏壟。
如何讓拖拉機走直線,讓秧苗栽得更精準?通過網絡查詢,任宇與山東一家企業(yè)取得聯系,企業(yè)答應可以讓合作社免費試用一下他們生產的農業(yè)裝備北斗導航系統(tǒng)。設備到林西后,企業(yè)通過視頻,指導合作社安裝、調試導航系統(tǒng),終于能成功運行。
在田間試用導航系統(tǒng)時記者看到,機手在駕駛室簡單設定了一下參數,就跳下車來,拖拉機在無人駕駛狀態(tài)下,帶動起壟、覆膜機悠然前行,機車后的壟背筆直,壟與壟的間距也大小相等,十分均勻。而在栽秧時,機器又能絲毫不差地把秧栽在壟背的正中間。
“真是不用不知道,以前栽秧時,必須緊盯著壟背,一天下來,盯得眼睛生疼!”任宇感慨,“現在拖拉機裝上了這個北斗導航系統(tǒng),就像有了大腦和眼睛,農機手只要到地頭,打把方向,把車轉過來就能接著播,反正有衛(wèi)星在天上給咱盯著呢,就算是天黑了,機器也能照樣把活兒干好!”任宇計劃最近要開一個全鎮(zhèn)的北斗導航精準栽秧農機作業(yè)展示會,把這種智慧農業(yè)的技術,向更大范圍推廣。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