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報道: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剛剛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申遺成功,8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迎來了首批預約入園的游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以一個怎樣的面貌亮相在公眾的眼前?遺址的保護與展示又如何做到相輔相成?
對遺址保護與展示的第一步:環(huán)境地貌復原
首批預約入園游客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五千年文化之旅從穿越城門與城墻開始,一路游覽考古體驗區(qū)、河道與作坊、雉山觀景臺、莫角山宮殿、反山王陵、西城墻遺址、鳳山研學基地、大觀山休憩區(qū)和鹿苑等十大片區(qū)。這也是目前遺址公園有限開放的城址區(qū)核心部分,面積3.66平方公里。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負責人王剛:“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城門與城墻、宮殿、反山王陵的三重結構,然后包括我們一些考古體驗區(qū),河道與作坊,這是反映我們當時良渚文化時期的手工業(yè)和農業(yè),包括他們的生活的一個狀態(tài),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遺址點。
乘坐免費觀光車,沿游覽線路穿行在古城遺址,展現(xiàn)在游客眼前的是水系縱橫、林木繁茂的水鄉(xiāng)澤國舊時風貌,古城內遺址分布由不同的植物做標識,大片的水稻代表豐富的水域資源,模擬復原的古村居掩映其中,白鷺或在田間佇立,或低空掠過。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文物遺產管理局副局長孫海波介紹,環(huán)境地貌復原是公園對遺址保護與展示的第一步。
孫海波:“首先第一個我們其實還是很好的保留了當時原始的一個地貌,當然這也是遺址公園要求保護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的綠化也是有目的的,比如說整一圈的六公里的城墻我們都是用三葉草來標識,因為也是淺根系的比較容易水土保持,扎根也不深,所以對遺址是不會有傷害的。從環(huán)境復原包括整個地形地貌的保持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良渚遺址特色:考古發(fā)掘研究、公眾考古展示、互動考古體驗
考古發(fā)掘研究、公眾考古展示、互動考古體驗,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有別于其他公園的特色。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區(qū)域內等級最高的墓地,1986年,考古工作者從墓坑中發(fā)掘出大量隨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1200多件(組)。特別是12號墓出土了良渚“玉琮王”。如今,專家在這里一比一還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況,展區(qū)講解員會告訴你,真實的墓坑就在你所站展示區(qū)下方80厘米處。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講解員杜俊君:“每一個我們真實的墓葬都是在每一個坑位的正下方80厘米的地方,我們是進行了回填,然后進行了保護性的展示,而這些玉器都是跟在墓葬出土時候的擺放的位置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些玉器也是真實玉器的一個仿制品,反山保護棚主要是想要有客人真實的來感受良渚時期的大墓情況。”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設計核心是集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huán)境的保護展示、教育、科研、游覽、休閑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為了提升訪客的參與度,公園設置了考古體驗、河道與作坊兩處互動性較強的參訪區(qū)域,游客可以體驗考古發(fā)掘的真實經(jīng)歷,也可以參與模擬當時良渚人制作漆器、玉器等生活工作場景。
運用 5G+MR展示良渚先民生活場景,供游客感受
在紡織作坊區(qū),模擬良渚人織布的實景體驗就吸引了許多游客,杭州游客童先生特意帶著女兒來感受良渚先人的勤勞和智慧。
童先生:“聽說申遺成功了,就來讓小孩也學習學習古代的一些歷史,了解一下中國的一些文化。”
為了更好地展示考古成就,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建造了復原良渚先民生活場景的展示館,還運用 5G+MR的方式,對文物進行數(shù)字化建模,讓游客可以在虛擬空間立體觸摸珍貴的出土文物。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文物遺產管理局副局長孫海波說,根據(jù)考古遺跡可觀性較弱的特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將在保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展示良渚遺址的遺產價值。
孫海波:“在展示上還是要遵循保護第一的原則,要把良渚遺址的遺產價值體現(xiàn)出來,通過一定的展示手段,能夠把可看的或者很難理解的東西,我們通過一定的標識能夠讓觀眾有一種感受,通過這種感受來感悟良渚遺址的偉大,良渚文明的偉大。”
為更好保護遺址,每天預約人數(shù)不超過3000
為了更好的保護遺址,提升參訪體驗,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采取預約參訪制,每天預約人數(shù)不超過3000人。公園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預約系統(tǒng)自7月7號正式上線以來,已有上萬人參與預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負責人王剛表示,古城遺址公園面積較大,游客參觀必須乘坐免費的觀光游覽車,園區(qū)也做好了各項接待服務準備:
王剛:“一定要按照參訪公交化形式去走,這樣才能到最佳的一個點參觀,我們的駕駛員也會提醒你在哪個點有哪些配套服務,這樣參觀體驗就不一樣了。”
央廣記者 陳瑜艷 丁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