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廣東雷州一男生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消息引發(fā)廣泛關注。在這位男生的逞強心理作祟之外,我們不禁要問,這份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是如何到手的?據(jù)報道,淘寶上有很多賣家制售假高校錄取通知書,賣家還會偽造相應學校的印章,蓋印在證件上。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門回應稱已對涉事商家處罰,相關信息已反映至行政執(zhí)法機關。
出現(xiàn)這樣的灰色產業(yè)其實并不奇怪。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招聘單位對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根據(jù)教育部官網(wǎng)公布的數(shù)據(jù),全國共有本科院校1272所,其中“985”“211”高校僅有100余所,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名校高學歷是很遙遠的夢想。為了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中獲取優(yōu)勢,一些人便打算用偽造學歷的手段進行欺詐,讓自己能夠得到更好的機會。而部分無良商家也瞄準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大發(fā)橫財,攫取非法利益。
應當注意到的是,售賣、購買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只是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無良商家能做的不止是錄取通知書,畢業(yè)證書、資格證書等也可以炮制出來,而拿到偽造證書的買家則可能利用證書謀取非法利益,造成嚴重的后果,從而構成違法犯罪。但這個產業(yè)并不那么“完善”。事實上,被偽造出來的證書往往粗制濫造,例如新聞中的清華錄取通知書中就出現(xiàn)了多個錯別字,而被曝光的淘寶賣家也承認贗品與真品“不可能一模一樣”,那些想要以假學歷蒙騙他人的買家,大多徒勞一場,自己也被他人坑騙。
不過,最終結果無論是利用假學歷蒙混過關,還是徒勞無功鬧出笑話,這樣的行為都是對誠信社會的破壞,甚至突破了法律的底線。構筑誠信社會要求我們每個公民都遵守規(guī)則、信守承諾,而制售偽造證書、偽造機關印章,甚至在公共平臺上叫賣,是損害社會公平、無視社會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必將受到相應的懲罰。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監(jiān)管,平臺也應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將此類產品及時下架。
偽造證書,最終會被欺騙的其實只有自己。新聞中的男生事后表示自己非常愧疚,這份作假的錄取通知書或許暫時愚弄了他的父親、他的鄉(xiāng)親,但憑借這張假的證書仍然不會被清華錄取,他最終必須要面對自己真實人生。同樣,那些希望用假學歷來為自己的未來鋪路的人,他們所選擇的基礎太過脆弱,一旦真相被揭發(fā),自己的人生也將隨之崩塌,在那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對過去的悔恨。與其抱著僥幸心理妄圖欺騙世人,不如先對自己誠實,自問能否承擔得起謊言的后果。
總而言之,首先應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拒絕用假學歷、假證件欺騙他人、欺騙自己。對背后的“始作俑者”,則需要多方發(fā)力,揪出源頭,嚴厲打擊制假販假產業(yè),還社會一片風清氣正。(何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