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wǎng)訊(實習記者 孫高菊)她們是女性企業(yè)家,也是臨渭區(qū)人大代表;她們是人民群眾的“信息員”,也是橋南鎮(zhèn)脫貧致富路上的三朵“金花”。
11月19日,省人大常委會“40年·深情回眸再出發(fā)”采訪組走進渭南市臨渭區(qū),在見證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渭南實踐時,臨渭區(qū)人大代表王貞?zhàn)B、張喜芹、陳春苗也成為了此次采訪組關注的焦點。
“抱團”發(fā)展,讓扶貧工作提質增效
核桃、柿子醋、土雞蛋、手工編織的草籃子……在臨渭區(qū)扶貧產品超市里,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分門別類擺放于貨架之上的農副產品讓采訪組一行看花了眼。
“這些產品都是出自于臨渭區(qū)的各個貧困村、合作社,以前村里信息閉塞,銷路不暢,農產品很不容易賣出去,而隨著扶貧超市的設立,群眾再也不用為自家產品‘滯銷’發(fā)愁了。” 臨渭區(qū)人大代表、恒然四季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貞?zhàn)B在接受采訪時說。
王貞?zhàn)B是橋南鎮(zhèn)三朵“金花”之一,當年,為了尋找脫貧致富路偶然接觸到了電商行業(yè),后來便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辦了陜西恒然四季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線上+線下”模式為主,對從村里收購的農產品進行統(tǒng)一運營銷售,臨渭區(qū)扶貧產品超市便是公司線下運營的一個銷售載體。
超市貨架上,手工編織的草籃子、核桃分別是巧娘草編合作社與謙順天然特產有限公司的產品,其創(chuàng)辦人陳春苗、張喜芹就是另外兩朵“金花”。
為了打通扶貧產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的號召下,三位代表“抱團”發(fā)展,借助于各有的優(yōu)勢特長,凝聚合力,極大推動了橋南鎮(zhèn)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進程。
“她們有資源,我有銷售渠道,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不僅實現(xiàn)了相互之間合作共贏的目標,在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上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貞?zhàn)B高興地說。
立足實際,切實為民排難解憂
橋南鎮(zhèn)是核桃之鄉(xiāng),其種植面積達2.5萬畝。此前,因銷路不暢,集抗晚霜、果仁飽滿、含油量高等優(yōu)點于一身的核桃并沒有成為鄉(xiāng)親們的“致富寶”,這讓一心想帶動鄉(xiāng)親們致富的張喜芹看在眼里,急在了心里。
如何解決銷售難的問題?幾經思索,張喜芹決定拿出自己積攢多年的積蓄,在村里修建核桃加工廠,利用核桃?guī)椭l(xiāng)親們增收致富。2014年,謙順天然特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渭南市唯一一家專一的核桃深加工企業(yè),近年來,利用“黨支部+企業(yè)+電子商務+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公司累計幫扶貧困群眾1059戶,總幫扶資金達29萬元。
11月19日,在謙順天然特產有限公司的廠房里,近20個老人坐在一起給核桃去皮,一天雖只有20元左右的收入,但洋溢在他們臉上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幸福。“反正也是閑著,干一點活就有點收入,這是以前我想都沒敢想的事。”張瑩草老人笑著說道。
“我能切身體會到貧困戶、留守婦女的不易,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臨渭區(qū)人大代表、巧娘草編合作社理事長陳春苗說道。
訪民情、傳民聲、解民憂,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近年來,陳春苗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踐行自己許下的諾言。通過家傳草編手藝,她帶領周圍群眾將原先廢棄在田間地頭的麥稈、玉米皮編織成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在脫貧致富上,輻射帶動著周邊500多戶貧困群眾解決了就業(yè)問題,實現(xiàn)每年每戶增收近萬元。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寥寥數(shù)語,不僅是對王貞?zhàn)B、張喜芹、陳春苗的生動寫照,也成為了各級人大代表們長期以來心中的一面旗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