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走進長安文博對話會暨探源研學走進陜西”活動近期先后走進陜西多家博物館,感悟傳播傳承的力量。18日下午,“《何以中國》走進長安——文博對話會”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行。
據介紹,大型考古紀錄片《何以中國》由國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創(chuàng)制,2023年年底播出,產生了很大反響,并于今年5月入圍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名單。
活動當天,《何以中國》節(jié)目組、上海市建平實驗張江中學、西安市碑林區(qū)南門小學、陜歷博的志愿者同學們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齊聚一堂,與滬陜兩地中小學校長、陜歷博、秦兵馬俑、漢陽陵相關負責人等,就“博物館應該怎么參觀”“陜西的博物館都有什么‘鎮(zhèn)館之寶’”等話題展開交流,每位館長還為孩子們推薦了一件文物,講述了這件文物的價值和背后的故事,《何以中國》在文明殿堂與心靈課堂間架起傳播傳承的橋梁。
文博演講環(huán)節(jié),來自上海、西安的兩名同學分別精彩講述了“杜虎符”和“跪射俑”兩件陜西文物的故事,孩子們風趣幽默的表達,讓現場觀眾驚喜不已。隨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紛紛向幾位博物館負責人提問:“漢景帝和皇后為什么帝后分陵?”“兵馬俑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長安什么時候改名西安?”等,各位館長精彩的回答讓現場氣氛高漲。
“我們經秦漢傳續(xù),雖歷五千年而不老,中國依舊如旭日朝陽。”兩地學生齊聲朗誦《何以中國》的解說詞,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記者 張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