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8日電 題:機場地服保障者曹彬:服務更多的人,再累也值得
新華社 記者 朱文哲
防護服、防護帽、護目鏡、防護鞋套,這些平日里從沒有接觸過的物品,如今是曹彬和同事們近乎天天都要使用的必需品。作為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地面服務分公司值機服務部經(jīng)理,從3月20日起,曹彬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機場一線,保障著北京分流到呼和浩特國際航班的行李裝卸。
因疫情防控需要,3月20日起,呼和浩特成為近期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之一,當日18時50分,從東京飛往北京的CA926航班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成為分流后降落呼和浩特的首架航班。
為保障從東京飛來的國際航班,當天下午五點多,曹彬和同事們按要求到達機場的國際值機區(qū),在疾控專家的指導下穿著防護服。
“我們當天下午一直沒有吃飯,第一架次航班的保障工作就是從‘不吃不喝’開始的。”曹彬說,“萬一工作過程中想去廁所,那身上的防護服就得脫掉,這就白白浪費了一件防護服。”盡管機場提供了充足的防疫保障物資,但曹彬和同事們?yōu)楣?jié)約防護服的使用數(shù)量,大家都選擇了“空腹”工作。
說起分流至呼和浩特的國際航班保障工作,曹彬話語中并沒有太多的緊張感。“國內疫情發(fā)生后,我們一直都處于在崗狀態(tài),在百姓都居家隔離的時候,我們也是在崗工作的,所以心中的緊張感并沒有那么強。”曹彬說,能報名參加分流航班的保障工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為降低潛在的交叉感染風險,國際航班乘客入關時不再自提行李,行李入關工作由曹彬團隊完成。“我們團隊有19人,需要先對飛機貨艙全面消殺,再把行李卸下飛機進行消殺后交由海關查驗。”曹彬說,國際航班旅客的行李數(shù)量多、重量沉,最多的時候一架航班就有400多件行李,再配合防疫消殺環(huán)節(jié),行李卸機的時間會被拉長。“有些時候,行李的卸機速度也決定了旅客的等待時長。”
行李卸機十分耗費體力,再加上防護服透氣性欠佳,曹彬每次完成接機保障任務后,衣服都可以擰出水來。
“航班的保障工作有很多不同的工種,可在旅客眼中,我們都是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我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感恩。”曹彬說,每當看到旅客下了飛機才敢喝水進食的時候,他和同事們都會加快行李卸機與防疫消殺的速度。“我們提效加速,就能讓舟車勞頓的人們少一些等待,我們也能更安心。”
截至4月7日,曹彬已經(jīng)完成了10架次的國際航班分流保障工作,保障工作的流程也在不斷優(yōu)化,他和同事們再也不需要“空腹”工作。“雖然已經(jīng)20天沒有回過家,但能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能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好服務,我們再累也值得。”曹彬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