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由“臭水溝”到幸福河的華麗轉身
西安幸福河生態(tài)公園河面水光瀲滟。 本報記者 趙晨攝
6月初的西安幸福河生態(tài)公園,河面水光瀲滟,岸堤楊柳依依,野鴨、鴛鴦在隨風搖曳的蘆葦叢中縱情嬉戲。曲徑通幽的岸邊步道上,贠清軍步伐輕盈得像掠過水面的燕子。這條路,他每天都要走上一遍,9時來,11時再返回,1萬步的路程早已成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贠清軍是幸福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管理處辦公室主任,當入園的市民和游客盡享“溫柔水鄉(xiāng)”時,他的目光卻像銳利的鷹眼,掃視著公園的每一個角落。“綠化、安保等工作人員是否到位,雜草、死樹有沒有清理,地面石材有沒有松動,水面是否有垃圾需要打撈……”贠清軍說,“發(fā)現(xiàn)了細節(jié)問題,一一解決了才能安心。”
6月1日,兩個多小時的巡視,細密的汗珠從贠清軍的鼻翼滲出,但他樂在其中。在這里工作10多年,他見證了幸福河從人見人怨的臭水溝到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的華麗轉身。
“幸福河始建于1958年,原名叫幸福渠,是西安城北一條重要的排洪河道和排污渠道。以前污水直流,垃圾遍布,哪里還有人敢來散步,躲都來不及呢。”今年55歲的柳林村村民宋根生湊上前來,向記者訴說著辛酸往事,“我家世代就住在幸福河邊,可笑的是,在這里居住并不幸福,特別是到了夏天,河中散發(fā)的刺鼻惡臭,在家里都能聞到。”
由排污渠、排洪渠變成清水河、幸福河,由“渠”到“河”一字之差,談何容易?
早在2005年,幸福河整治總體規(guī)劃就已出爐,但由于中游段2.09公里周圍居民多、廠礦多動遷難度大等實際困難,改造工程遲遲無法動工,一直擱置。
2017年1月,西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幸福河先后迎來了兩任市級河長,治理有了轉機。
翻開幸福河治理日志,兩任河長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2月,河長開始把脈會診河流整治工作;同年6月,幸福河綜合治理及生態(tài)景觀提升工程正式開工;兩年多的時間,市級河長圍繞幸福河綜合治理舉行了34次沿河調研、26次專題會、17次現(xiàn)場會……立下“不讓一滴污水進入幸福河”的軍令狀。同時,以問題為導向,科學決策、多方協(xié)作,精心施工、強化督導,河湖綜合整治的“硬骨頭”一一被啃下。
2018年12月,以區(qū)域截污、河道治理、生態(tài)景觀、征地拆遷為主要建設內容的幸福河綜合治理及生態(tài)景觀提升工程建設全面完成。2019年4月30日,幸福河生態(tài)公園與市民見面。
“經(jīng)過治理后,水變清了,魚兒多了,連天鵝都在這里安家了。”宋根生感慨地說,“家門口的‘老伙計’竟然變成這般模樣,趕上公園招人,我就來打工了,成了這里的一名保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越來越多曾經(jīng)備受惡劣環(huán)境煎熬、總想逃離的岸邊人,成為守護秀美河景的一員。
最近,以迎十四運會為契機,西安市幸福河提升工程西銅公路至入渭口段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設,綠化整地、喬木栽植、管坑開挖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該工程兼具城市生態(tài)廊道與綠化防護林帶等功能,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
幸福河是西安“全域治水、碧水興城”的縮影。補齊民生短板,打造詩意居住空間,西安在還碧水長流、魚翔淺底、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活環(huán)境于市民的同時,也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我每天都會寫日記,詳細記錄當天發(fā)現(xiàn)的問題與解決情況,日積月累,也記了有五六本了。只要在這里一天,我就會繼續(xù)履職盡責,等下一次你們過來,或許我又寫完了一本日記哩!”贠清軍的豪言壯語與眼前錯落有致的美景碰撞、交融,顯得格外動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