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及其夫人翁帆編著的科學隨筆《晨曦集》出版發(fā)行,本書是了解楊振寧先生近期思想的著作。
翁帆說:“先生很喜歡《晨曦集》這個名字,因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小編精選書中精彩片段,來了解一代科學巨擘的治學心跡與家國情懷。
《晨曦集》封面/商務印書館
內(nèi)容簡介
《晨曦集》收錄了楊振寧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學大師的遠見卓識與回報故園的拳拳之心。
如果你對物理感興趣,那么書中關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熱點問題的專論一定不能錯過;而如果你和小編一樣,對物理一竅不通,書中他放棄美國國籍的聲明等內(nèi)容亦能讓你沉醉其中。
書中也收錄了親人、同事、友人、媒體人和學生所撰回憶文章,對楊振寧先生的生平和貢獻進行了介紹和評述;還收錄了30多幅楊振寧先生生活與工作近照及一些歷史珍貴照片,是了解楊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資料。
精彩篇章
《前言》
10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這樣解釋為什么取了這個書名:
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個長夜。我和聯(lián)大同學們就成長于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
幸運地,中華民族終于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85 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
當時覺得改革開放30年,看見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過30年,我自己看不到了。
沒想到以后10年間,國內(nèi)和世界都起了驚人巨變。今天雖然天還沒有大亮,但曙光已轉(zhuǎn)為晨曦,所以這本新書取名為《晨曦集》。而且,看樣子如果運氣好的話,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關于放棄美國國籍》(楊振寧)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 年在一本書里我曾經(jīng)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棄了美國國籍,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美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是一個給了我做科學研究非常好的機會的國家。我感激美國。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國朋友不會贊同我放棄美國國籍。
我一直記得我與摯友熊秉明曾經(jīng)的對話。他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里還循環(huán)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里循環(huán)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歲了,很欣慰,多年來,為了幫助建造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友誼橋梁曾做過一些努力。我曾經(jīng)說:“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楊振寧先生的“精”與“傻”》(翁帆)
今年3月2日晚,鳳凰衛(wèi)視《鏘鏘三人行》就楊振寧先生放棄美籍一事進行討論。三位主持人有許多客觀的正面看法,可是其中說到有人認為楊先生為人很“精”,這與我所認識的楊先生的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卻是完全相反的。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1. 楊先生于1971年夏天回新中國探親訪問?;孛绹笤谠S多地方,包括許多大學和好幾個中國城,做了介紹新中國的演講,介紹“中國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轟動。他的舉動也讓美國中央情報局多次找他“談話”。
2. 20世紀70年代后期楊先生出任全美華人協(xié)會會長,向美國社會介紹新中國,強調(diào)中美建交的必要性,遭到國民黨駐美國機構(gòu)的辱罵。他當時這樣做,是承擔著一定的政治風險的。
3. 1978年中央領導向楊先生征求關于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意見,楊先生知道,當時這個項目已經(jīng)被作為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計劃之一,有關方面非常期待他表態(tài)支持。但是他認為,中國在“文革”結(jié)束、百廢待興之時可做的事情很多,大加速器項目不是當務之急。于是他不附和任何人的意見,而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堅決反對這個項目上馬。
4. 2016年多名外國諾貝爾獎得主建議中國造超大型對撞機,楊先生于9月初在網(wǎng)上發(fā)表一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又引起許多同行的不滿。他知道寫這樣的文章會得罪人,但是他必須說真話。
楊先生做人做事總是客觀秉承著對與不對的原則,個人的利益從來沒有在他的思考范圍內(nèi),也從來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態(tài)度。我看到的楊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地“傻”。
楊振寧與妻子翁帆
《后記》
2007年楊先生的《曙光集》出版。我曾在書里的“編前言”中說,那本書記錄了20多年間“他走過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關心的,他熱愛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冻筷丶肥恰妒锕饧返睦m(xù)集,仍是先生的心路歷程,只是增加了一些別人關于他的文章。
《晨曦集》的出版又值先生九十五歲壽辰。先生常說他的一生非常非常幸運。與先生在一起十幾年,漸漸明白了,一個如此幸運的人,他關心的必然是超越個人的事情。同樣,一個如此幸運的人,自然是率真、正直、無私的,因為他從來不需要為自己計較得失。他本可以簡單地做一位高居于科學金字塔頂端的活神仙,可是他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讓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他認為重要的事情。
先生很喜歡《晨曦集》這個名字,因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
翁帆
2017年8月于清華園
(以上篇章均選自商務印書館《晨曦集》)
作者簡介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公認的二十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chuàng)辦人,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創(chuàng)辦人?,F(xiàn)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并被多家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翁帆,楊振寧夫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在讀博士生。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