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世界無須仰視》的主人公是搏擊命運的戰(zhàn)士,那么《心靈的燈盞》便是用藝術(shù)贊美人生的歌者,他就是安康著名殘障作家王庭德。今年5月底,庭德送我一本新書《心靈的燈盞》。幾天后一場突兀其來的惡疾把他差點送上鬼門關(guān),由此激發(fā)了一場社會大救助的愛心接力。6月,庭德大難不死,初愈出院。
歌者歸來,我可以靜下心來走進(jìn)《心靈的燈盞》。
讀王庭德這樣歷經(jīng)鳳凰涅槃、煉獄再生者的書,我甚至覺得用欣賞、品味之類的詞對作者都是一種怠慢!一個有良知有情感的讀者,每讀一遍他的書都是一次意志的拷問、一次靈魂的洗禮。
大美《燈盞》——是逆境迷茫中耀眼的光芒
《心靈的燈盞》封面,是作者庂歪著矮小的身軀,正艱難地在崎嶇的山坡上登攀。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是一直在登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不同的是,我們健全人的起點是地平線,而作者王庭德的起點,是荊棘與深淵!
1981年出生的王庭德,父親早逝,母親智障弱視;他本人身體殘疾。家庭貧寒無錢讀書,就經(jīng)常在校園的教室外聽老師講課。他求知學(xué)習(xí)的刻苦精神感動了校長和老師,終于讓他走進(jìn)學(xué)校讀書上課了。為了籌集學(xué)費,小小庭德去山里采過草藥,挖過黃姜,撿過板栗,還修過鞋,放過羊,在知識改變命運的艱途執(zhí)著前行。生活的艱難,讓他學(xué)會了堅韌而頑強,學(xué)會了謀生的本領(lǐng)。他齊肩膀以下,僅有一尺來長的手臂,一雙蠶蛹似的小手軟綿而無力,而且每個骨節(jié)的部位都脫落錯損,他毅然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命運抗?fàn)?。他硬是靠著辛勤的雙手在外出打工期間,寫出了70余萬字的作品并且發(fā)表。他從一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廢人成長為有一份體面工作的圖書館理員,成為感動三秦的勵志典型、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學(xué)新星。他用行動告訴人們,要達(dá)到《這個世界無須仰視》,就必須具備意志的高度、道德的高度、知識的高度和境界的高度。詩人王庭德在《不辜負(fù)人生》中寫道“當(dāng)我的雙腳深陷在生活的沼澤/當(dāng)我穿越在塵世的囂鬧/我從未忘記仰望星空/從未忘記保持飛翔的姿態(tài)”。他面對逆境不氣餒,不放棄,他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凡是自強不息者,最終都會成功”(泰戈爾)實踐著奮斗與卓越的真諦。《這個世界無須仰視》記錄著他堅韌不拔的登攀歷程,詩集《心靈的燈盞》則抒發(fā)出他登上理想巔峰的激情與豪邁。他有理由收獲春華秋實,天道酬勤。詩人在《侏儒先生日記》中寫道“我太矮/矮是我的本色/矮的就像一滴水滲在泥里/當(dāng)你真正站在高處屹立成峰/看著我在低處蠕動/這讓我泛起一片濤聲/我想我們彼此的眼里只有風(fēng)景。”這是他達(dá)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高度敞開的胸襟,是他對逆境攀登者的召喚,如此大美的風(fēng)景只屬于自強不息的戰(zhàn)士,屬于脫胎換骨、登峰造極后的嬗變,給讀者留下淚水、感悟與啟迪。
大愛《燈盞》——是長明于心靈的一抹亮色
賈平凹在《心靈的燈盞》的序言中寫到“詩人的天賦是愛:愛祖國、愛人民。王庭德曾飽含深情地對媒體人說過:生活對我而言,似乎沒有愛情,其實呢,我始終都被濃濃的大愛包圍著。”是什么支撐著他朝著千難萬險、荊棘叢生勇往直前?是什么滋養(yǎng)著心靈的燈盞即使遭遇暴風(fēng)驟雨摧殘也不曾熄滅?是愛,是超乎尋常的無疆大愛。由于愛,他把地獄的哀怨唱成天堂的贊歌;由于愛,孕育出枯木奇葩、生命奇跡;由于愛,他的病痛和安危牽動社會各界、千萬民眾的心;由于愛,他捧出感人至深的愛情長卷《心靈的燈盞》。庭德在第三輯《夢中的女孩·心幕》中寫道“遠(yuǎn)處的青山上/碧晴的天邊/一朵白云悠悠/它邁步空曠/是那么自由大方。此刻/我多想是只小鳥/去親近那白云/依偎在一起/多想是縷青煙/去伴隨它/交融在一起/多想是陣微風(fēng)/輕撫那白云/歡逐在一起/這晶瑩無瑕的天穹/就似我此刻的心幕/那飄動的云朵/就是純真爛漫的女孩。”對于一個小人物大作為的殘疾青年,這份愛強大到足以感天動地,可歌可泣。品讀此詩,我的心在顫抖,淚水止不住流淌下來!
作者在《后記》中說“人生短暫,來到這個世間都是上天的眷顧,我們不能錯過美好的時光,不能辜負(fù)爹娘給于我們自己的肉身,更不能辜負(fù)上天的恩典。我想,假如我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一些人生意義上的共鳴和感悟,就很滿足了。”這便是大愛《燈盞》的注腳:博大之愛源于對親情、時代、友人、社會常懷感恩之情。所以“《心靈的燈展》里收集的150首詩,形式和風(fēng)格不同,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但感情卻是真實的。既有純粹的現(xiàn)實,也有個人的夢想,代表著我每一個階段的努力,全當(dāng)我個人情感天地的收藏吧。”誠如賈平凹所說“純文學(xué)就是一枚枚野生的果實,也許干澀,也許丑陋,然而,它必定有它的味道。”這,也是《心靈的燈盞》的“味道”。
大智《燈盞》——凝聚著催人奮進(jìn)的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是王庭德《這個世界無須仰視》和《心靈的燈盞》兩部書的共性,前者以“理”服人,后者以“愛”感人。王庭德成功的背后,是超乎正常、健全人十二萬分的艱辛與痛苦。從這個意義上說,《心靈的燈盞》的浪漫主義是建立在堅實的現(xiàn)實主義——《這個世界無須仰視》基礎(chǔ)之上的,交織著有益的社會功能。
所以,讀者尤其是家長、老師、學(xué)生、廣大青少年會提出一個相同的問題:作者尚且能行,你(我)為什么不行?倘若一個貪圖享樂、不思進(jìn)取、不求上進(jìn)、愛慕虛榮的人讀了這兩部書,會捫心自問、會汗顏、自責(zé),那便是進(jìn)步、啟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都應(yīng)該為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積蓄正能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正是一部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可貴的社會價值。(方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