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亞軍
在聽障殘友圈子里,我常常聽人說起馬潔。第一次見到馬潔,是在殘聯(lián)舉辦的一個活動上,看她用熟練的手語,跟殘友交流,我被她身上樂觀陽光的精神所吸引。后來,她知道我愛好寫作,一起交流的次數(shù)就更多了,隨著了解的增多,我對她更欽佩了。
馬潔,1981年出生于山東鄒城,兩歲時因注射鏈霉素導致雙耳失聰。從小她就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同,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她的世界是寂靜的。在一次交流中,她回憶起小時候,那時她多么希望自己能聽到聲音,但聽不到,她就一次次努力地睜大眼睛,希望能清清楚楚地看見那些寂靜中的聲音。在爸爸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在電視里播放她喜歡的動畫片的時候。
在沒有佩戴助聽器之前,馬潔只在夢里聽到過這些聲音,只是夢里的聲音都是模糊的聲響。后來她戴上助聽器,也只聽到了像夢里那樣的模糊的聲響,她有一些失望,在失望中又感覺到一種真實的安慰和滿足。在這些聲音中,眼前的世界是那樣的喧囂和新鮮,她一下子就被這些聲音點亮了。雖然,她仍舊無法分辨它們,但她是多么地熱愛這些聲音,它們讓她感覺到,她跟這個朝夕相處的世界有了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被孤立的感覺在一點一點地減輕。
還有一件事,讓馬潔感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不同的。當同齡的孩子去附近的小學上學時,父母把她送到離家很遠的特教學校。起初,她有一些抗拒,但她的抗拒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改變不了現(xiàn)實和父母的決定。
就這樣,她走進了陌生的教室和課堂。在教室里有二十多個和她一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她怯生生地看著他們,也知道他們在看著她,他們幾乎有著一樣好奇、膽怯、迷茫的眼神。看著在講臺上的女老師,當時的馬潔不知道,很快她就會喜歡上這位女老師,在以后的課堂上,女老師用形象的手勢教會她另一種語言:手語。這為她打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同時在她的心里播下了夢想的種子——長大以后她也要當老師。因為在老師的手語中,她真的看見了聲音,像一道光跳躍在指尖上,幫助她傾聽,也幫助她把自己心里的話說出來。
從課堂上的第一個漢字、手勢,到馬潔能閱讀一本書,在知識的海洋中,她就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奮力前進。她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在閱讀過程中,她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榜樣,在集盲、聾、啞于一身的海倫·凱勒身上,她懂得了殘障人士并不總是代表著弱者。當生命在殘障中不斷地超越自我、戰(zhàn)勝自我,她分明看到了一個生命的強者,看到了在不幸與苦難中被夢想點亮的生命之光。
書中的一個細節(jié),馬潔記憶猶新,當有人從井里抽水上來,莎莉文老師把海倫·凱勒的手放在水流下,清涼的水穿過指縫漏下去。同時,莎莉文老師在海倫·凱勒另一只手上一遍遍地拼寫“水”的單詞。海倫·凱勒靜靜地站著,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師移動的手指上。突然間,她頓悟了,就像打了個激靈,終于懂得了語言的秘密,她知道了水(WATER)就是從手上流過的清涼的東西。馬潔想到了自己在學習上的經(jīng)歷和收獲,為海倫·凱勒、也為自己流下了欣喜的淚水。
馬潔也喜歡莎莉文老師,明白了老師的神圣、教育的真諦和教育所能創(chuàng)造的奇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要把人自身的力量激發(fā)出來,用一顆心去觸動另一顆心、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馬潔的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老師教她們打出“老師”這個詞的手語時的情景:雙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對,手背向外,在胸前前后晃動幾下,表示傳授之意。當右手伸出拇指置于胸部,馬潔的心中倏然升騰起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的熱情和力量,于是她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當一名教師的信念。
失去聽力其實并非都是阻礙,也有好的一面,寂靜塑造了馬潔的專注,也鍛煉了她的觀察能力。在沒有上學前,媽媽給她一支畫筆,她就會一個人靜靜地涂涂畫畫。她畫過橘紅色的太陽、蔚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綠色的葉子、嫩綠的小草、飛翔的小鳥、淚水一樣的雨滴……它們在馬潔的畫筆下,既笨拙又形象地被展現(xiàn)了出來。
上學后,老師很快就發(fā)現(xiàn)馬潔在繪畫方面的特長。在老師的指導下,她開始了扎實、系統(tǒng)的學習,從素描、線條、造型、構圖、再到對顏料的認識,隨物賦形,著色傳彩。在繪畫中,馬潔找到了自己的航向和目標,并如愿考上了山東省特教中等專業(yè)學校工藝美術專業(yè),在這里進一步擴展了自己藝術的視野,接觸到了蠟染。
作為我國民間傳統(tǒng)印染手工藝,蠟染歷史悠久,作品以藍白兩色為主調,圖案以寫實為基礎,又不受自然細節(jié)的約束,用質樸,天真的想象,以至簡之色,達到至繁之美。蠟染被稱為指尖上的藝術,深深地吸引著執(zhí)著于藝術的馬潔,為此,她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跟著老師,一步步去研究、鉆研。一塊白布、一把蠟刀,一缽溫熱的蠟,經(jīng)過煮、染、畫蠟、用色等一系列的工序,經(jīng)過反復的練習,一次次地試錯,馬潔出色地掌握了蠟染制作藝術的要領。畢業(yè)設計的蠟染作品在濟南博物館、山東藝術學院展出后受到好評,隨后又參加了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心之韻”蠟染作品展。剛畢業(yè)就被學校推薦到北京韓美林工作室做蠟染,后又被推薦到南京美術學院徐凌志教授工作室做旅游項目手工蠟染。
這些學習的經(jīng)歷,使馬潔在蠟染藝術上不斷地精進,更重要的是她從這些名師身上,看到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道傳承。因為聽障,在她成長的過程得到了更多的鼓勵和善意,讓她一次次能克服殘障,達成自己的目標,馬潔也想做一個溫暖世界的人。因此,學習結束后,她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做了一名特教老師。她從心底里熱愛老師這個職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從小時候走進特教學校再到成為特教學校的老師,從播下夢想的種子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馬潔一路與自己的夢想同行。
馬潔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也在特教學校收獲了自己的愛情,遇見了同為聽障人士、畢業(yè)于長春特殊教育學院工藝美術專業(yè),就職于陜西自強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愛人。2008年,在愛情的感召下,馬潔從自己的家鄉(xiāng)山東鄒城,來到了陜西寶雞,和愛人一起成為工藝美術專業(yè)的講師。
面對和自己一樣的聽障學生,馬潔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熱情。她關愛學生,注重言傳身教,經(jīng)常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激勵學生自信、自強,樹立起自己的志向和夢想。在教學方面,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學生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2009年,在教學之余,馬潔又順利考入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和教學上的不斷鉆研,讓她的課堂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培養(yǎng)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先后有30名聽障殘疾學生,考上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馬潔自己也有多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刊物發(fā)表,先后榮獲陜西省職業(yè)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陜西省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2013年,馬潔被推薦擔任寶雞市聾人協(xié)會主席,2018年,又擔任陜西省聾協(xié)副主席。在任職期間,她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持,精心籌劃協(xié)會工作,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工藝美術作品展、知識講座,參與國家手語推廣,出席了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后榮獲省市自強模范、殘疾人先進工作者。
認識馬潔,我了解到夢想的力量,講述馬潔的故事,也是在講述一個與夢想同行的人,克服重重困難、奮發(fā)有為的歷程。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夢想的種子,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給予我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永遠相信夢想的力量,堅守初心,與時代同行,不斷奮斗、超越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梁亞軍,陜西寶雞岐山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詩歌散文見于《詩刊》《星星詩刊》《北京文學》《延河》《奔流》等,著有詩集一部,曾獲陜西青年詩人獎,奔流文學獎散文獎,長安散文獎。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