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興鋒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棵老榆樹,樹冠巨大,宛如傘蓋一般。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在樹蔭下逗留,尤其是炎熱的夏季,這里簡直成了避暑的天堂。當火辣辣的太陽西沉,落日只留下一抹余暉的時候,附近的幾家鄰居,都像約好了似的,趕趟兒一樣地會聚在老榆樹底下。大人們端著一碗飯、一碗菜走在前面;小孩子們端著自己的小碗,小心翼翼地走在后面,走著走著,便忍不住吃了起來。于是,小孩子的嬉鬧聲、婦女的喧笑聲、大家的招呼聲,在這個時刻,一起從老榆樹下飛了出來。
在這個臨時簡陋的飯場里,大家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資源共享。一個人只吃一個菜的現(xiàn)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一樣的飯菜,大家也要互相嘗嘗,看誰家的菜做得香、味道好。當然,好吃的菜是大家消滅的第一對象,菜的主人也會因此感到莫大的榮幸。
老榆樹下的地勢原來比較低洼,每逢下雨總是積起一洼洼的水,大家經(jīng)常要在這里納蔭乘涼很不方便。于是經(jīng)過商量,大家就在下地干農活回來的時候,你捎一架子車土,我捎一架子車土,很快就把地面鋪得平平整整的。
春分前后,和煦的春風將榆樹從黑白的水墨畫染成了翠綠的蠟筆畫,榆樹枝杈抽出嫩綠的苞,不幾天工夫,一簇簇青蔥圓潤的榆錢就掛滿了枝頭。在那個年代,農村的物質生活還比較貧乏,所以,采摘地里的野菜或者樹上的花葉食用,就成了大多數(shù)農村人用來改善生活的一種必需。每到這個時候,幾家鄰居就會選擇一個相對清閑的日子來到老榆樹下,男人們負責上樹捋取一串串的榆錢,女人們負責分揀、清洗。勞動一天后,晚上就到了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首先,大家平均地把摘洗干凈的榆錢分好,按順序去領,那個時候雖然大家的生活都不富裕,但是誰也不愿意多拿半分,不愿意多占一點便宜。
做晚飯的時候,每家的廚房里都飄出了榆錢的清香,饞得我們幾個小孩子直咽口水。吃飯照例是在老榆樹下的飯場,清一色的都是用榆錢做的飯菜,有的直接用榆錢炒雞蛋,有的用榆錢拌面蒸后涼拌,更有不怕麻煩的用榆錢為主料做餡包成餃子。大家分享著榆錢帶來的福利,高聲地談笑著,而從小就生長在老榆樹下的孩子們,或許是耳濡目染了父輩的習性,也都像大人們一樣養(yǎng)成了分享的習慣,好菜一塊兒吃,玩具一塊兒玩,哪怕是特別稀罕的東西,也很少一個人享有。
如今,我早已離家多年,老家的那棵老榆樹也因為要拓展路基而砍掉了,即便是偶爾回到老家,卻再也看不到綠蓋如蔭的老榆樹,聞不到滿樹的榆錢香,也聽不到無憂無慮的笑鬧聲了。
在裝修豪華的飯店里,榆錢被包裝成一道道特色飯菜:榆錢粥、榆錢餑餑、粉蒸榆錢等,奢華而矜持,價格不菲。但吃在嘴里,總覺得寡淡無味,和記憶中老家的榆錢味道相去甚遠。為什么會這樣?我思忖良久,不由得了然,也許榆錢本身是一樣的,只是老家的榆錢里承載著太多的童年記憶,更有來自于對那時淳樸人情人性的一種偏愛??墒?,時光不能回頭,那一片凈土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