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學(xué)潮
女兒知道我偏愛甜食,便專門從網(wǎng)上給我買了新疆瑪仁糖。午飯后,老伴切好一碟讓我品嘗。吃著黏甜的瑪仁糖,藏在我久遠童年記憶中的,已經(jīng)好多年未謀面的黏甜褐色老糖,一下子涌現(xiàn)到眼前。
那時我正在上小學(xué),家鄉(xiāng)還不富裕,鄉(xiāng)親們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紅薯因為好栽、易活、產(chǎn)量高,受到鄉(xiāng)親們的青睞,成為人們的主食。家鄉(xiāng)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栽種著紅薯。那時,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幾乎沒有什么可吃的糖果。加之水果糖等價格昂貴,而且供應(yīng)十分緊張,于是用紅薯熬制的褐色老糖便成為我們能吃到的唯一糖果。
記得那時候,秋季紅薯收獲后,生產(chǎn)隊便把給社員分剩下的紅薯儲存在紅薯窖里,以供熬老糖使用。生產(chǎn)隊的副業(yè)室在幾間麥草房里,磚和土坯泥成的大灶臺緊挨著東墻,灶臺上放一口很大的鐵鍋,鐵鍋西邊有個坑,坑里就是燒灶火的地方。
每當(dāng)有了紅薯,副業(yè)室也就開始熬制老糖。熬制老糖的原料有紅薯、大麥芽粉兩樣?xùn)|西,別無其他。
熬制時,先蒸熟紅薯。大人們把紅薯從窖里取出來,去除殘留的根莖、壞死的表皮、粗糙的疙瘩,淘洗干凈后,把紅薯放進蒸鍋,在爐膛里生起炭火蒸。1小時左右,紅薯蒸熟了,鍋上冒出的熱氣像調(diào)皮的小搗蛋鬼,從打開的窗戶鉆出來,飄得滿巷道都是香甜的紅薯味兒。
再搗紅薯泥。等紅薯徹底蒸熟后,用鐵耙、搟面杖等工具把熟紅薯搗爛成泥。這一步可是力氣活,熬糖師傅常常一人用鐵耙搗、一人用搟面杖攪,一陣過后,師傅們已是滿頭大汗。
然后糖化紅薯。紅薯泥搗好后,再加入適量碾好的大麥芽粉,用搟面杖或木锨攪拌均勻。加入大麥芽粉,目的是加速紅薯糖化的過程。
接著過篩包。這時,鍋里的紅薯泥必須保持溫度不高不低。溫度高了,容易燙手,不好作業(yè);溫度低了,紅薯的汁液不好擠壓出來。這一步需要兩位熬糖師傅動作嫻熟,配合默契。一人用瓢把紅薯泥和大麥芽粉的混合液,舀到綁好的用白紗布做成的篩包里,一人用長長的棍子搖晃擠壓,通過擠、壓、揉、搓,使紅薯的汁液透過白紗布流出來。等紅薯汁液不再流出,再倒掉包里的紅薯渣。如此反復(fù)多次,直到把鍋里的紅薯泥和大麥芽粉混合液全部過濾完。這一步既費時又費力,但卻非常享受。因為熬糖師傅的鼻端充滿了香甜的紅薯味兒,就連看著大甕里青黃色的紅薯汁液也是一種美好的視覺享受。
接下來是熬成糖稀。把過濾好的紅薯汁液重新入鍋加熱,這是熬老糖的最關(guān)鍵一步,把握好火候很重要。開始火力要大要猛,用大火熬,邊熬邊攪動。這樣既能加快水分的蒸發(fā),也能有效防止鍋底變焦。等熬到能用搟面杖挑起成線時,便要用文火慢慢熬,直到變稠變黏、顏色變成紅褐色為止,這樣糖稀便熬好了。
最后是冷卻。這一步比較簡單,只要把熬好的糖稀舀到盆子里,晾涼后自然就成了褐色的老糖。大家知道,熬制老糖屬于技術(shù)活,沒有經(jīng)過專門訓(xùn)練的人是熬制不了的。
那時,嘴饞的我時常在放學(xué)后或星期天,跟小伙伴們?nèi)ジ睒I(yè)室,觀看師傅熬老糖,幫他們干點活兒,讓他們用小棍子抹點兒糖稀,以飽飽口福。我們吸著、舔著,相互逗笑著,有時一不小心,嘴巴邊、臉上、鼻子上粘上糖稀,弄得我們一個個成了花臉貓,可我們卻樂此不疲。
老糖晾涼往往需要一個晚上,第二天,賣老糖的人便用自行車綁著個木槽子,或用架子車拉著木槽子,里面放著老糖,走村串巷吆喝著去賣,或換成紅薯、玉米等糧食,繼續(xù)熬糖用,或送給飼養(yǎng)室做牲口的飼料用。有時看到賣老糖的人,我饞得不行,便會軟磨硬纏著父母要來幾分錢的硬幣,讓賣老糖的人用小斧子敲下一小塊,稱秤后便拿著歡天喜地大口品嘗起來。
一晃50多年過去了,日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鄉(xiāng)親們搞起了多種經(jīng)營,地里全栽上了果樹,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家鄉(xiāng)也很少有人再栽種紅薯,更無人再熬制老糖了。黏甜的褐色老糖已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遠去,成為了我童年的甜蜜印記。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