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老街的一個手工編織工藝品店內(nèi),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手工工藝品,有毛線材質的大南瓜、坐墊、提包,有串珠編織的筆筒、首飾盒等等。幾顆珠子,一根魚線,在她手里一會兒就能變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便是王愛蘋堅守了二十多年的事業(yè)。
王愛蘋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憑借一份堅定的信念,努力扎根于城市,用心經(jīng)營事業(yè),用一根根線、一顆顆珠編織出自己的美好生活。 “我從小就跟媽媽學著做一些手工,以后也就一直喜歡上了手工。做的過程中我就想專做一件東西,從開始到把它做成功以后,特別有成就感,所以我就一直堅持了近30年。”王愛蘋說。
經(jīng)過了多年的發(fā)展,王愛蘋的手工工藝品也向新領域開拓發(fā)展,包括了手編類、串珠類、刺繡類、毛衣類、包、拖鞋、手套以及各種抽紙盒、筆筒等各類工藝藝術品。產(chǎn)品遠銷國內(nèi)外,不僅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手工編織高手,還吸引了不少編織愛好者到店里前來參觀學習。
“我和王老師學這個,自己覺得很有樂趣,孩子們需要什么我就給孩子們挑、勾。希望我跟王老師學的這個手藝傳承下去,誰跟我學我也可以免費給別人教。”手工紡織愛好者楊春梅說。
“從93年開的店,學這個手工的人天天有,絡繹不絕,因為其中家庭婦女比較多,她們也有自己喜歡做手工的,也有經(jīng)過和我學習了以后,自己開店、擺攤的,能給她們帶來一些收入,對于我來說真的特別欣慰。”王愛蘋說。
現(xiàn)在每天來她店里學習編織的人絡繹不絕,她對自已的手藝從不吝嗇于外傳,甚至她很喜歡到她店里來學手藝的人。二十多年來她不僅在店里教,還多次受邀參加各類培訓班,為下崗女工和進城務工的農(nóng)村婦女傳授一技之長。在她看來,手工編織是陜北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手工藝品,深受群眾喜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應該讓更多的人來學習和傳承手工編織這門藝術。
“下一步,我打算辦一個培訓班,把想創(chuàng)業(yè)的婦女集中起來培訓,讓她們再培訓更多的人。與此同時,我想給小朋友們辦一個培訓班,把這個手工讓小朋友也學習,讓手工從小在他們腦海里有個記憶。”王愛蘋說。(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尚鵬 賈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