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退休后是選擇輕松愜意的自由之旅,或是陪伴兒孫的天倫之樂,還是選擇繼續(xù)發(fā)揮余熱,體現(xiàn)人生價值?陜西佳縣退休老干部高信耀用實踐交出了一份人生答卷。
73歲的高信耀在佳縣小有名氣,不僅因為他曾在領導崗位耕耘多年,更是他退休不褪色,熱心公益事業(yè),仍然奉獻和服務于這片熟悉的土地。
投身公益的帶頭人
高信耀在佳縣工作了40多年,走遍了全縣城鄉(xiāng)大小村落,非常了解各地歷史名勝、名人軼事和民俗特產(chǎn),挖掘整理佳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他多年的愿望。
2000年,高信耀在佳縣煙草公司經(jīng)理的位子上離崗,來不及享受安逸清閑的退休生活,就匆匆投向了他所愛好的文化事業(yè)。他組織了一班攝影、文史愛好者,深入佳縣140多個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通過拍攝照片、采訪村民、實地考證的方式,記錄了一個個別具特色的物產(chǎn)與名勝,重現(xiàn)了一幕幕行將消逝的民俗與歷史。特別是走訪了毛主席在佳縣住過的15個村莊,收集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8年間,整理出版了14期《魅力佳縣》刊物,用心血和汗水書寫了佳縣的特色文化。高信耀回憶說:“那段日子跋山涉水非常辛苦,一起的同志們也沒有任何報酬,但大家無怨無悔。從現(xiàn)在來看,創(chuàng)作的成果非常具有價值。”
高信耀的住房位于縣城,有3間平房他一直未出租,留下來用于存放自己收集和創(chuàng)作的各種作品,吸引了不少干部群眾前來學習參觀,縣上也把此處作為全縣離退休干部教育活動基地。房間內展覽作品擺放的滿滿當當,主要有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書法、攝影、書籍等。在藝術家劉文西、苗重安、陳寶生的作品前,他津津樂道當年陪同這些“大腕”一起采風的故事。“一輩子就賺下這把家當,能幫助人們重溫紅色記憶,心理感到很舒坦。”高信耀滿足地說。
2003年,高信耀看到很多退休老人孤獨寂寞無事可做,便產(chǎn)生了組建老年秧歌隊的想法,并得到佳縣老干局的支持。經(jīng)過一次次組織動員,隊伍由最初的20多人很快發(fā)展到150多人,體育場從此呈現(xiàn)出一道靚麗的老年風景,每年春節(jié)期間他還帶領這支表演隊伍活躍在縣城的大街小巷。組織秧歌隊動員、編排、籌資等一系列事務常常把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這一干就是10多年。
建設家鄉(xiāng)的熱心人
從小在佳縣烏鎮(zhèn)高家下坬村長大的高信耀對家鄉(xiāng)有著深切的情懷,村里的山山水水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他的夢里。為家鄉(xiāng)建設盡份綿薄之力是他多年的心愿。
高家下坬村地處偏遠,基礎條件十分落后。為了改變家鄉(xiāng)面貌,高信耀多次往返于縣城和老家,跑項目、爭資金。
他爭取項目不僅僅是把錢要回來,而且要全程參于項目和資金的管理,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用老高的話說,他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人,對上對下都要負責任,不能糊弄老百姓。村辦公室修建從設計、招標、施工他一項不漏的參與其中,生怕出現(xiàn)差錯。2015年,村里實施了道路綠化工程,但栽好的松柏樹無人管護,他看著十分心痛,不顧年老體邁,自己拿著工具走上山頭,一棵棵往過修剪,幾天后,村民們被他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紛紛自愿加入了修剪隊伍。在他的感染下,村風民風也一天天變好。2016年,為了建設通村硬化路,他還自愿捐了4000元。
2010年起,高信耀還利用兩年時間,搜集整理了《高氏家譜》一書。家譜從明朝開始尋根,詳細記錄了高家人祖上來源、名人典范、宗族關系等,是研究高家文化傳承的活字典。
如今,雖是古稀之年,高信耀仍然頂著幾個“官帽”,有縣“老年學會會長”、“離退休干部黨委委員”、“云巖路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等,每一個身份他都認真對待。高信耀說,他干事不圖名、不圖利,自己是有著40多年黨齡的共產(chǎn)黨員,退休后仍然享受著不菲的退休金,力所能及發(fā)揮余熱、做點貢獻是理所當然的。(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劉耀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