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振國 張世煜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縣域治理是中國式現代化政治體系建構的重要一環(huán)。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參與體,應當在縣域全過程人民民主建構中優(yōu)化角色定位,有效發(fā)揮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的“應用場”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縣域實踐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縣級人民政協要理順工作思路,理清工作脈絡,為縣域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保障提供“應用場”。
縣級政協組織直接對接縣域內具體問題,了解縣情,在制度建構中可以為政策的合理下沉提供經驗支撐。一是人民政協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充分吸收群眾意見,為制度的優(yōu)化拓寬思路。二是凝聚社會共識,推進制度落地,縣級政協委員來自縣域內各個行業(yè),了解實際情況與縣域需求,保證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全方位性”。三是為制度應用提供實踐空間,人民政協有別于政府機構的職能與定位,有內生性的實踐韌性,可以以人民政協為民主制度實踐起始點進行制度應用,并根據具體落實情況進行調整與完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行為模式,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縣域應用的契合度。四是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建構的其他方面提供思路,形成縣域著力點并進行擴散,發(fā)揮典型引領作用。
二、全面發(fā)展協商民主的“發(fā)動機”
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縣域建構中要發(fā)揮縣級人民政協的協商職能,充分發(fā)揮政協“發(fā)動機”的作用,不斷提速增效。
一是要強化縣級政協的角色認同。目前縣級政協在縣域政治架構中有著較大的認知提升空間。全過程人民民主建構將成為政協組織重新進行自我定位、強化自身認同的重要契機,利用民主監(jiān)督與輿論宣傳等多種方式提升政協組織話語權,能夠更好地反映縣域內的真實民意。二是要提升縣級政協委員的履職能力,通過崗前培訓提高其重視程度與專業(yè)水平,并根據實踐經驗形成規(guī)范化協商程序與具體范本,增強可操作性。三是要通過民主協商配合帶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事務的落實,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鏈條性”,五力共發(fā),整體性推動縣域社會主義民主事業(yè)迭代升級。四是要保障縣級政協提案落地生效。要注重選取切口小、關聯廣、針對性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開展協商,提升人民群眾在政協實踐中的獲得感,不斷為縣域協商民主實踐注入新動力。
三、積極發(fā)展基層民主的“加濕器”
基層民主的優(yōu)化升級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重要發(fā)力點,也是縣級政協職能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潛能所在。目前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需要在平臺、人員、制度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思考與問題解決。
一是要將實踐平臺下沉,把縣級政協會議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與田間地頭去,開到急難憂困的建設現場去,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拓寬縣級政協信息溝通渠道,優(yōu)化升級線上服務平臺,形成立體化工作模式,保障群眾知情權與參與權。二是要搭建與群眾的“連心橋”,政協委員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通過調查走訪、政策宣講與實地考察等形式,加強委員與所屬界別群眾溝通并進行及時總結交流,形成高質量的提案建議。三是政協委員制度化下沉至基層自治組織,發(fā)揮政協委員資源優(yōu)勢,與地區(qū)需求進行匹配,助推縣域經濟文化等資源整合;進行“包片”“包區(qū)”地責任劃分與落實,在參與屬地基層民主事務的同時為地區(qū)發(fā)展尋求新動能,以點帶面推動整體進步。四是合理化設計縣級政協委員的名額配置與選拔方式,將更多的資源傾斜給基層,形成一批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委員隊伍,為縣域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撐。
四、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粘合劑”
縣級人民政協承擔著縣域內統一戰(zhàn)線工作的責任,要深刻領悟百年統一戰(zhàn)線新變化提出的新要求,“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首先要發(fā)揮縣級政協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廣泛凝聚共識??h級政協組織要通過黨建引領、思想引導、制度建構等多重手段共同作用,求同存異,在尊重多樣性的同時保證一致性。其次要健全完善貫徹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工作機制,在充分了解具體縣情的基礎上發(fā)揮各民主黨派的作用,整合人才資源、汲取人才智慧、發(fā)揮人才效能,規(guī)范和強化多黨合作。三是要落實優(yōu)化與社會團體的聯系合作機制,充分發(fā)揮人民團體作為政協參加單位的作用,廣泛團結各界人士;探索虛擬群體參與機制,形成立體作用,拓展政協發(fā)揮作用的空間。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