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右二)在練功房指導演員雜技動作 受訪者供圖
□ 記者 劉凡銆
“雜技藝術不僅是中華文化瑰寶,也是世界人民認識中國的前沿窗口。向世界展現(xiàn)陜西雜技藝術魅力,是我一直想做的事。”4月2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望多年巡演歷程,省政協(xié)委員、省雜技藝術團有限公司書記陳海燕頗有感觸。
陳海燕的時間表經常排得滿滿當當,剛剛忙完“雜技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她,又要著手準備赴哈薩克斯坦演出的相關事宜。她帶領團隊反復推敲,精心打磨,緊鑼密鼓地“備戰(zhàn)”。
自2016年起,陳海燕攜大型原創(chuàng)雜技劇《絲路彩虹》啟動沿絲綢之路國際演出,從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出發(fā),經過西寧、蘭州、銀川、烏魯木齊,穿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進入歐洲的波蘭、德國、捷克等六國,一場場體現(xiàn)陜西特色的精彩節(jié)目令各國觀眾深感震撼,進一步讓陜西文化“走出去”。
在陳海燕看來,雜技藝術是一門“世界語言”。“以雜技藝術為橋梁,宣傳陜西特色文化,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我們創(chuàng)排《絲路彩虹》的初衷。”她說。
《絲路彩虹》講述了盛唐時期中國駝隊在通往亞歐各國的絲綢之路上發(fā)生的夢幻奇遇,通過“舞動長安”“魅影雪域”“夢幻敦煌”等場景,再現(xiàn)絲路沿線城市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地域風情。在節(jié)目構思上,陳海燕和團隊用不斷旋轉的雜技鼓寓意駝隊一路向前的滾滾車輪,用翹碗等雜技形式展現(xiàn)波斯琳瑯滿目的集市,借助“長袖擊鼓”等技藝傳遞大唐使者登程時的恢弘氣勢,希望以此引發(fā)各國人民的共鳴。
為了讓劇目凸顯陜西特色,陳海燕在劇本大綱、音樂編排等方面融入了陜西文化元素。“團隊在創(chuàng)作時著重凸顯陜西歷史故事,在曲調上融入了陜西地方音樂,結合現(xiàn)代審美創(chuàng)新舞美造型,打造夢幻舞臺,努力推動陜西文化抵達更廣闊的受眾。”陳海燕介紹道。
多人蹬鼓、球技令人眼花繚亂,壇技、抖缸表演讓人拍手稱絕,敦煌“飛天”與男主角的相逢畫面令觀眾如醉如癡……
巡演以來,令陳海燕難忘的是外國觀眾的贊嘆和掌聲。“每到精彩之處,臺下的驚呼聲回環(huán)而來。表演結束后,觀眾們久久不愿起身離開座位。”陳海燕說,外國友人十分欣賞陜西雜技,自己站在舞臺上,心中充滿了文化自信。
除了《絲路彩虹》巡演,陳海燕還致力于“歡樂春節(jié)”文化交流巡演。2019年春節(jié),她帶領團隊前往烏干達、馬拉維、毛里求斯進行演出,用帶有濃厚陜西色彩、反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的專場演出,為非洲人民和當?shù)厝A人僑胞送去新年祝福。
乘坐飛機11次,累計飛行時間48小時,行程3.12萬公里……“歡樂春節(jié)”文化交流巡演期間,陳海燕隨身攜帶32件共計500余公斤的大型道具,盡管舟車勞頓,但只要抵達表演場地,她便第一時間調整狀態(tài),一股腦投入到走臺、彩排當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能讓非洲人民了解陜西文化,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陳海燕說,將陜西雜技帶出國門是一件讓人非常自豪的事情,希望通過雜技表演架起中非友好的橋梁,為凝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的友好情誼貢獻一份力量。
隨著巡演的腳步越走越遠,陳海燕對雜技人才的缺失深感擔憂。“雜技藝術經久不衰,人才是決定因素。目前,雜技界仍面臨人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困境。”她認為,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專業(yè)院團,只有培養(yǎng)穩(wěn)定過硬的隊伍,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創(chuàng)作更多精品力作。
作為政協(xié)委員,陳海燕十分關注雜技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交了《加強雜技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建議》的提案。為精心打磨提案,她走訪調研了全國多所雜技學校,與相關專家進行座談交流,和雜技演員談心談話,利用表演之余的時間完善提案,為推動新時代雜技人才隊伍發(fā)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將秉承創(chuàng)新精神,以陜西特色文化為核心,努力發(fā)揮雜技藝術的獨特優(yōu)勢,爭取贏得更廣泛的共鳴、更深刻的影響,不斷創(chuàng)造美與奇跡。”陳海燕說。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