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治亮
應則溝村隸屬于清澗縣老舍古便民服務中心,由應則溝、楊家溝、化家山三個自然村組成,是清澗縣政協的定點幫扶村。自2023年以來,清澗縣政協駐村工作隊立足實際、強化舉措、乘勢而為,大力發(fā)展酸棗產業(yè),幫助應則溝村走出一條紅棗產業(yè)轉型發(fā)展的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找出路
應則溝村常住農戶46戶73人,60歲以上老年人達62人,許多患有慢性病,僅有的幾個有勞力的村民也以打零工為生。全村土地面積3000畝,其中林地2500畝,幾乎全是棗林,也是當地村民賴以生存的經濟產業(yè)。然而,棗林已經出現撂荒和病變,若再不轉型,危及的不僅是產業(yè),還有村民們的發(fā)展信心。如何聚焦棗林現狀做文章,化危為機、變劣勢為優(yōu)勢,成為應則溝村產業(yè)振興的最大難題和駐村工作隊苦苦思考的問題。
2023年8月,清澗縣重點產業(yè)建設現場會召開,酸棗嫁接項目進入全縣視野;全縣駐村工作隊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舉辦,上喜畔酸棗嫁接產業(yè)的良好收益讓人振奮;老舍古便民服務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實地考察呼家坬村酸棗嫁接基地,讓大家信心倍增。同時,在酸棗工作專班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隊與清澗道合中藥材種植公司積極對接。通過調研,駐村工作隊總結出實施酸棗嫁接開發(fā)項目有“三大利好”:一是閑置資產變資金,既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拓寬村民就業(yè)渠道,打工不外出,收入大提升;三是解決棗林閑置問題,有人管不撂荒,酸棗仍可成大棗。至此,他們下定決心,幫助應則溝村實施酸棗嫁接項目。
多措并舉破難點
項目實施最大的難題是棗林流轉,核心卻是群眾工作。老舍古便民服務中心召集村委負責人和駐村工作隊多次專題研究棗林流轉工作,通過講政策、搞培訓、定任務等一系列舉措,切實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認識,提升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動力和能力。為充分調動村委負責人參與棗林流轉工作的積極性,駐村工作隊結合“三項機制”,制定出臺《關于推進產業(yè)發(fā)展的激勵獎勵辦法》,從駐村經費中拿出2000元,以實物的形式激勵獎勵在棗林流轉中積極作為的人員,讓大家感受到駐村工作隊的決心。“四支隊伍”采取“單獨談心+開會宣傳”等形式,頂著烈日一遍遍走訪農戶、一次次撥通外出村民的電話,耐心細致、深入淺出地分析發(fā)展形勢、宣傳利好政策,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村民自愿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合同,流轉棗林1542畝。2023年9月15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清澗道合中藥材種植公司簽訂棗林流轉入股合同,入股期限10年,9月底第一年分紅資金兌現到位,村民直接收益15.42萬元。
“一地四金”見實效
今年以來,應則溝村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發(fā)展,形成了“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yè)+農戶”的酸棗嫁接項目全覆蓋模式,通過勞力入股、資源入股、合作經營、個戶發(fā)展等方式,實現了“一地生四金”。
棗林入股,資源變資金。農戶把閑置棗林入股到道合公司,10年期間每年分紅15.42萬元,常住農戶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不僅讓村民有了穩(wěn)定收入,而且很多外出人員直接將分紅收入歸入在家父母名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孝道。
勞力入股,農民變工人。項目實施后,每年用工資金近40萬元,帶動常住有勞力和弱勞力農戶實現就近就業(yè)。截至目前,村民白文偉、張漢江等農戶在項目上務工增收近30萬元。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增收不發(fā)愁,日子更有奔頭。
合作經營,個體變集體。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帶動常住農戶每戶以5畝棗林與道合公司合作經營,達產達效后,道合公司、合作社、常住農戶按比例分紅,合作社和農戶有望分別年增收10多萬元。
多種經營,村民再增收。企業(yè)引領示范,鼓勵多元發(fā)展,村民白延生、惠東衛(wèi)、白廣周在道合公司的技術支持下,開展了20多畝酸棗嫁接試驗田建設。目前,嫁接的酸棗長勢良好、收效不錯,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又增加了個戶發(fā)展的信心,更為村民再創(chuàng)收奠定了基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隨著酸棗嫁接項目的落地生根,也將應則溝村常住農戶牢牢鑲嵌到產業(yè)鏈上,讓村民從傳統(tǒng)農民向新型農業(yè)工人轉型,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也讓應則溝村有了名副其實的主導產業(yè),達到了“消薄培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目標,夯實了鄉(xiāng)村振興的產業(yè)基礎。目前,應則溝村村民正忙著進行酸棗嫁接后續(xù)管護工作,朝著全面振興的康莊大道奮勇前進。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