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記者 趙坤 王路) 今年,西安市正式被列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并從9月1日起開始實施《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其中規(guī)定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單位或個人違反規(guī)定隨意投放生活垃圾的,將處以罰款,并將不良信息納入個人征信系統(tǒng)。這表示西安垃圾分類將邁入“強制時代”。
陳寶玉主席在江村溝生活垃圾填埋場考察
如今,“辦法”已施行近三個月,執(zhí)行情況究竟如何?
在西安西郊某小區(qū)垃圾投放處,仍存在垃圾混投現象:“廚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內垃圾寥寥無幾,“其它垃圾桶”中卻充滿了廢棄的食物、紙巾、塑料袋、電池等垃圾。“都說要垃圾分類,但我看周圍的人基本都沒分,全往一個桶里投放,我也就跟著大家一起扔到這個桶了。”提起垃圾分類,小區(qū)業(yè)主李先生有些不好意思。
除了垃圾混投,該處的垃圾回收也未嚴格按照規(guī)定執(zhí)行,回收時,所有垃圾均被一股腦倒入垃圾清運車。
隨后,記者連續(xù)走訪了十余個小區(qū),大多數小區(qū)存在分類垃圾桶配置不齊全、業(yè)主垃圾混投等情況,僅有個別小區(qū)做到了垃圾分類投放。
推行垃圾分類,是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的“關鍵小事”,但落實“垃圾分類”的難點在哪,該如何解決?作為西安的城市中心區(qū)和人口最密集區(qū),有關垃圾分類的政策出臺后,蓮湖區(qū)政協(xié)就將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了調研方向。
今年6月以來,區(qū)政協(xié)聯合民革蓮湖工委多次深入社區(qū),走訪30多個點位,與相關部門、街辦、社區(qū)、企業(yè)負責人和部分群眾等50多人進行座談交流,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前端到末端進行了全流程調研,并形成了《關于推進我區(qū)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調查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
11月26日,記者就此采訪了蓮湖區(qū)政協(xié)主席陳寶玉。
陳寶玉認為,要真正實現垃圾分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要措施是加強宣傳培訓。針對不同額人群,進行不同層次的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和體驗活動,籌建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體驗基地,推進宣傳培訓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qū)、進公共場所,提高群眾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
同時,擴大示范效應,開展不同層面的垃圾分類示范街道、示范小區(qū)、示范企業(yè)、示范家庭創(chuàng)建活動和多層次的交流互動,以點帶面,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讓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將建設志愿者隊伍與配齊配強專兼職督導人員相結合,依托機關、社區(qū)、物業(yè)、企業(yè)工作人員和在校學生及保潔工作人員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督導隊伍, 形成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合力。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涉及范圍廣、資金需求量大,建議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形成政府、企業(yè)、個人共同承擔的機制,特別要加強對居民承擔垃圾分類費用的滲透教育,增強垃圾分類工作的資金保障能力。”陳寶玉提議,將垃圾分類納入區(qū)級領導城市治理夜查工作范圍,各級領導在每日夜間檢查建筑工地、餐飲企業(yè)、治污減霾等工作的同時,督查垃圾分類情況,推動垃圾分類責任的落實。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