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雪 文/圖
落日的余輝灑在劉家河村上,使得這個村子多了一份靜謐。依山而修的通村路不再坑坑洼洼,房前屋后都栽種了花草。
黃陵縣田莊鎮(zhèn)劉家河村,位于慈烏河流域。該村有塬有川道,貧困人口較多,甚至超過了有些村組的總人口。塬上有少許蘋果樹,47戶貧困戶大多生活在川道。溝深路遠,人們都說這里是“窮鄉(xiāng)僻壤”。
閑置的窯洞被建成土香土色的民宿。 記者 陳雪 攝
2017年,黃陵縣政協機關開始包扶劉家河,村子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村子全都是土路,縣政協積極想辦法。“要想富,先修路”,通過財政補貼項目,縣政協協調了120萬元資金,硬化了村莊道路,維修改造了上山生產路。
“80%的村民都在外務工。” 劉家河村支書劉民選說,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年人。由于慈烏河水質好,駐村工作隊籌措發(fā)展村集體經濟。修建了12畝水產養(yǎng)殖池,養(yǎng)殖小龍蝦和大閘蟹,填補了村集體經濟的空白。
和村子里大多數人一樣,64歲的劉福選的主要收入來自務工。只不過,他不需要外出。妻子在城里照顧孫子,他留在老家,一年能收入幾萬元。劉福選干的活兒,源自慈烏河中藥養(yǎng)生項目。
2017年,經過多方的協調,北京一家致力于打造“軒轅中醫(yī)文化谷”的企業(yè)來到劉家河村。該項目落地后,流轉了1000余畝土地,劉家河村成了全縣流轉土地面積最多的村子。劉福選家以每畝每年600的價格,流轉了8畝土地。該公司在流轉的土地進行中藥材種植、鄉(xiāng)村旅游、中醫(yī)藥養(yǎng)生開發(fā),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崗位。“我能種樹、修房子、種藥材。”自項目落地劉家河,劉福選不缺活兒干。幾年來,該公司已經給當地村民發(fā)放了100多萬元勞務工資。
沿著劉家河村的巷道走,一院院土色土香的民宿正在修建。院落里有中草藥,房間里有衛(wèi)生間。“現在租用了60孔窯洞,每孔窯洞每年240元。”黃陵縣政協干部、劉家河駐村工作隊隊員逯超說,公司租用的這些窯洞都是閑置的。劉家河村將發(fā)展特色民宿體驗,結合文創(chuàng)產品,發(fā)展食養(yǎng)文化和康養(yǎng)體驗。去年,村里已經來了兩批“夏令營”孩子在這里開展拓展訓練。
貧困村舊貌換新顏,川道上的村民們大多也搬到了侯莊社區(qū)移民搬遷小區(qū)。村民黨秋俠的丈夫在外打工,她搬進了100多平米大的樓房。“家里有10畝土地流轉了,我在房子里做點小飯桌的生意。”黨秋俠的大女兒已經上了大學,享受著助學補貼。黨秋俠平時清閑,就自己開始創(chuàng)業(yè),小飯桌的生意,也能給家里帶來一筆收入。
今年,為了解決部分群眾缺水的問題,縣政協機關協調實施改水工程,在村后山頂修建水塔,保證供水壓力,保障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在劉家河村,縣政協機關又送來了8噸多化肥,每年還向劉家河村投資5-6萬元,用于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還幫助貧困戶打掃衛(wèi)生,使劉家河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好保障。
人們都說:“現在的劉家河,不一樣了”。著力打造中醫(yī)康養(yǎng)田園綜合體的劉家河,的確未來可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