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非物質遺產是一個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傳承。商洛市特有的非物質遺產記錄著商洛的發(fā)展歷程,濃縮著商洛人的性格與魅力。”商洛市政協委員、商南縣文化館長王玉華講到,雖然商洛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部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瀕危、滅亡,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的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需要挖掘、保護和傳承。
針對“非遺”傳承人后繼乏人、“非遺”保護改革不到位等問題,王玉華建議,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構成合力、長遠規(guī)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非遺”保護工作原則,支持、引導和規(guī)范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形成有利于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huán)境。要加強對非遺的檔案管理,建設非遺項目的數字化檔案,制作現有非遺傳承人的文字音樂影像資料,盡可能收集收藏有關非遺線索的物件,防止“人走技失”、“人亡藝絕”的現象發(fā)生。政府應加大對非遺搶救式發(fā)掘的專項資金投入,為今后的研究和社會需求留下真實的歷史痕跡而提供必要的保障。
“現在已經有文化大戲下鄉(xiāng)的活動,但還是建議更多地走過去,加強宣傳,增強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意識。”同時,王玉華建議,利用“互聯網+本地化”技術對非遺進行宣傳和保護,通過網絡平臺傳播非遺傳承人及其作品、技藝,提升知名度。成立民間藝術學習班,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共同學習起來、動起手來,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